先王妃病重后不多久就薨于遥远的江南,这皎夫人恐怕也难逃厄运。
宫中的太医们轮番诊了一回,最终一位年纪颇大的老太医有了思绪。
“应是前朝一种叫‘声声慢’的毒,发毒时间极长,但毒力也极强,少许便可致人于死地。这种毒药从前被一些心术不正的嫔妃用来害人,后因为其无药可解连带着制作方法一并被销毁,没想到如今居然还能见到……”
“无药可解?”
“至少本官也没有办法,并且夫人毒入脉络,至少也有两年了罢,如此长的时间恐怕连下毒之人都难以找到。”
两年?
那时他在阳关,她在宫中,无论是书信还是他留在京城的人都报一切无虞,既然如此,那这毒又是从何而来的?
难道她还隐瞒了更多事并且谁也未曾告知?
温尧感到一阵头痛。
没有解药,温见月的性命只能靠各种名贵药材强行续这,而想要知道他离开的那两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大约只有问她的贴身侍女雅南了。
古代篇肆温见月总感觉最近越来越嗜睡,大约是时候快到了。
每一次昏睡总会做到与以前有关的梦,但是从前的记忆太过短暂,美梦着实太少。
这次,她终于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她猜应是人死前才能看到的走马灯吧,又回顾了一遍她短暂的人生。
自出生起她和父王相处的时间其实不多,那个叫温尧的男人总是很忙,和母妃的相处也是相敬如宾,毫无恩爱可言。
母妃对此却十分满意,她只爱在自己的院落里捧上一本诗集,一读就是一整日,旁的事情从来不在意,包括女儿。
母妃还曾多次写下过一个人的名字,但不是父王。
后来她知道那是一位书生的名字。
在更久以前的一年,书生进京赶考,和同乡畅吟诗篇,迷住了路过观赏的小姐,二人一见钟情。
书生颇有才气,发誓高中后必会登门求娶。
放榜后,小姐果然看到了书生的名字,可苦等多日也未见书生上门,经人多方打听,才得知书生早已衣锦还乡。
最后小姐别无他法,只得遵从家族安排高嫁王府,与书生就此无缘,郁郁寡欢。
温见月对这段故事感到遗憾,料想她以后,大约也是这样的命运罢。
她第一次和父王亲近,是因为母妃要去江南休养,母妃不打算带她一同去,而是特意带上了一箱诗集,毫无眷恋地走了。
也是在那之后,她才意识到原来父王每日的工作是真的多,为了照顾她还把大部分公文搬回府中处理,等空闲时就教她认字读书。
“翊是辅佐的意思,身为翊王,就是要辅佐天子,陛下自登基以来诸事繁多,就需要众人帮忙分担。”
“所以父王每日都很忙吗?”
“正是,也许过段日子就会好些罢。”
不久后,她得知了母妃病重的消息。
听父王说,母妃在庄园静养时,派人打听到了当年那位书生的事。
原来在那年高中之后,书生就立马回乡,娶了县令的女儿,如今已接替老丈人做了新县令,妻妾成群,好不快活。
母妃一气之下撕了诗书,大病一场,多年来的心病最终压垮了她,在无亲无故的江南溘然长逝。
这些也是父王对她讲的,温见月只记得父王最后长叹一声,道:“人这一辈子,莫要追寻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下过去,随遇而安。”
她听的一知半解,只知道因为此事父王的工作不像从前那么忙了,几乎整日都在陪着她。
之后的岁月是她最快乐的时光,父王渐渐清闲下来,像是为了弥补前些年她孤独寂寞的痛苦,他时常带着她四处游玩,也未有新的女人打搅他们的生活。
她发现父王虽然看起来很严肃,但其实脾气很好,无论她怎么折腾他基本都会纵容着,她有什么要求也会尽力满足,以至于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翊王殿下最宠明月郡主。
她谨记着他不可张扬的教导,心里却十分洋洋得意,毕竟只要她犯错后软糯地说上一句:“爹爹,你生气了吗?”
他就会无奈地笑着道:“没有。”
这样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直到她十四岁那年戛然而止,先是听闻陛下要给她赐婚巴蜀,后又得知父王以“她年纪尚小,等臣出征归来亲自送嫁”为由拖住了,一连串的变故让她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