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算是被周亚夫救了一命,薄昭也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因为周亚夫的正确愈发衬托出了他这个主将的愚蠢,而且他们现在损兵折将,能顺利撤回关中就算是不错了,像是继续前进,收复河套,根本就是想都不用想。
汉家重军功,相应的,军法也非常严厉,像是薄昭这次,折损了这么多人马,回去之后问罪,那就是死罪。毕竟,刘恒多少年才积攒下了如今的家底,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收复河套,结果却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薄昭当初牛皮吹得越响,如今的罪责也就越重。
当然,他这个身份,自然是可以用爵位和黄金抵罪的,像是他这种外戚,只要不是牵扯到造反这样的罪名,一般情况下,除国夺爵也就到头了。当然,你要是得罪了天子,那么,自然要从重处置。
薄昭虽说对于保住自己的性命很有信心,但是这次丢了这样大的脸面,薄昭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而周亚夫呢,却有不少斩获,最后也是他力挽狂澜,所以,不仅无过,而且还有功,毕竟,他都是遵从了薄昭的军令,这是挑不出错来的。而且军中自有军法官,所以,薄昭就算是想要颠倒黑白,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瞧着周亚夫眼看着回去之后肯定要春风得意,自己却要夹紧尾巴做一段时间的缩头乌龟,薄昭就各种不爽。
好在薄昭虽说心里不满,却并非什么喜欢阴私鬼祟之人,毕竟,他如今身份不一样了,天子母族,最大的外戚,真要是如同阴沟里的老鼠一般,搞什么阴谋,就显得太上不得台面,而且这也是丢了天子的脸面。
薄昭满脑子都是自己的面子,收到战报之后,哪怕战报里头用了些春秋笔法,说阵斩了多少首级,但是,自家损失也很大,刘恒并不是那等穷兵黩武,为了自己的千秋功业,能够不惜一切的人,如今在草原上死伤这许多将士,这意味着许多家庭失去了顶梁柱,这年头可没什么抚恤的说法,你要是有军功还好,朝廷自然会按照军功将该发的东西发下来,爵位也能转移给他的家人,但是,这次虽说不能算战败,但也是损失惨重,算不上胜仗,这里头能有多少人捞到军功呢?那些家里有子弟牺牲的人家若是没有得到赏赐,又少了一个壮劳力,那么说不定接下来很长时间内都缓不过来,若是家里人能干还好,要是都是一帮老弱妇孺,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要陷入交不上赋税的窘境。虽说老刘家一直以来将上林苑当做调节土地兼并的手段,但是因为距离的缘故,受惠的多半是关中的百姓,但是这一次出征,调集的将士可不仅是关中的,还有关东等地的,刘恒就算是想要给他们方便,人家也要有能力走到上林苑才行。
刘恒不是那等打肿脸充胖子的性子,这次败了也就是败了,也算是让大家清醒一下,接下来还得防着匈奴人那边翻脸,毕竟,这次算是汉室主动破坏了和亲协议,哪怕匈奴如今内部也不安稳,但是若是能勒索汉室一把,他们还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虽说大军还是没有回来,但是现在就得防备着匈奴人直接打过来,刘恒直接将事情提到了朝堂上。
张苍作为丞相,这会儿也没说什么果然如我所料这种打天子脸的话,而是果断表示,应该先派人接应,防止匈奴人一路追击,另外,边境也得收紧防御,不能叫匈奴人越过边境,骚扰关中。
张苍不说,刘恒却不能不表示,他沉痛地表示,悔不听丞相当日之言,以至于有今日之事,又赏赐了张苍一番,张苍不免有些诚惶诚恐,老刘家的皇帝就没有不小心眼的,他这会儿认错,谁知道之后什么时候想要找补回来呢?
好在还有个刘启,再加上个刘武,他们在草原上收获不菲,算是将河套那边的战败找补回来了,不至于叫人觉得匈奴人残暴不可战胜,张苍干脆夸奖了刘启刘武一番,意思就是,天子想要收复河套没错,只是,作为执行者的大将军并无此能,以至于损兵折将。
人总是会迁怒的,刘恒算是脾气比较好的了,但是薄昭这次搞出了这样的纰漏,刘恒对这个舅舅也没什么好声气了。薄昭当日如何信誓旦旦,刘恒如今就如何恼羞成怒。
这么严重的事情自然是瞒不过长乐宫那边的,薄太后的确很少干涉政事,她这辈子,就刘恒一个儿子,刘恒已经是天子,算是到达了人生巅峰,薄太后自然没必要再担心刘恒,她如今需要考虑的就是娘家的荣华富贵。薄家得知消息的时候,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跑到了长乐宫求见,免得回头刘恒一怒之下,对薄家下了狠手。
薄太后一听说薄昭居然搞出了这样的纰漏,差点没一口气喘不上来,薄太后当年就对薄昭一门心思想要谋取军功什么的不赞同,薄太后不是什么有野心的人,她如今的地位其实来得也容易,因此,她真没有觉得靠着裙带关系比较丢人的想法,毕竟,薄家本来就是靠着这个起来的,这年头,大家也不在意这个好吧!实际上,在没有科举的时候,想要走仕途,你没点裙带关系,根本就别指望上好吧!而且,老刘家也更相信裙带关系,就像是刘邦,觉得石奋是个忠厚老实的,对自己也一直非常恭敬,偏偏石奋又是个没有拿得出手功绩的,他不通文墨,也没有战功,想要提拔都找不到由头,因此,刘邦干脆将石奋的姐姐纳为美人,然后,石奋就勉强算是便宜小舅子了,再提拔,也就顺理成章起来了。
所以,老刘家一直是有提拔外戚的传统的,薄家算是背景最硬的外戚了,人家不是皇后娘家,那是太后娘家,天子的亲舅舅,还算是有患难之谊的,薄昭再如何折腾,也不可能封异姓王,最多增加一点食邑,那有什么值得折腾的呢?结果要是折腾出什么成绩来也就算了,结果居然闯下这么大的祸端,即便是薄太后,也觉得这次的事情不妙了。
果不其然,在薄太后请刘恒去长乐宫之后,就从刘恒那里得到了消息,薄昭此次犯的就是死罪。
“母后,舅舅无非就是以爵位抵罪罢了,但是这次跟着他出征的那些人呢?若是此次真的如舅舅所说,可以得胜归来,那么,即便有人马革裹尸,起码回来的时候还能有些赏赐,可是如今呢?那么多关中关东子弟,就这么毫无意义地死在了草原上,朕怎么跟他们的家人交代!”刘恒站在那里,明明语气并不激烈,但是,薄太后就是感受到了极大的压迫感,她只能是嗫嚅着说道:“可是,他是你舅舅啊!”
刘恒只觉得有些疲倦,他淡淡的说道:“正因为他是朕的舅舅,所以他还有机会用爵位抵罪!”说着,刘恒也不想继续在长乐宫表演什么母慈子孝,直接离开了。
长安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陷入了一片愁云惨淡之中,刘启那边听说了消息,半点都没有同理心,毕竟,他也不喜欢薄家,虽说薄家女是窦皇后帮着求的,但是薄家这种两头下注的行为,刘启也喜欢不起来,而且,他的王后还不是薄家的嫡系,只是薄昭的侄孙女,这就没什么意思了。
之前在长安的时候,刘启对自己的妻子就不冷不热的,到了代国之后,他就更是放飞自我起来。毕竟,他这样的身份,要什么样的美人没有呢?原本按照原来的历史,他如今最宠爱的应该是栗姬,就是那个蠢得将自己几个儿子一块坑了的栗姬。刘启算是个长情的人,看他的儿女出生时间就知道了,一般都是一个女人连续几年生孩子,然后就轮到另一个。每一个女人的保质期就是那么几年,年老色衰了,也就没有以后了,能在得宠的时候混个名分就还好,要是混不到,这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这次,栗姬并没有出现在他的后宫里面,毕竟他这辈子也不是太子,没能在民间广选良家子充入太子宫,所以,刘启原本的姬妾都是从宫女中挑选出来的。但是,一个个容貌还有素质都不差,毕竟,真要是那等平常的,也不会送到刘启身边。
身边有可心的美人环绕,刘启哪里还想得起自己的王后,如今听说薄家要倒霉,刘启立马就幸灾乐祸起来,要不是藩王不能随便离开封地去长安,他恨不得立马去长安看看薄昭的倒霉样。
不过,很快,刘启就不去想这些了,他派出去的大军带着战利品回来了,跟着过来的还有闻讯而来的商队,可想而知,他和整个代国都能过上一个肥年,一时间,刘启的声望直追当年的刘恒,甚至犹有过之。毕竟,刘恒虽说爱民如子,却并没有能让百姓过上什么好日子,而刘启呢,虽说爱折腾,但是人家过来之后,这才多长时间啊,大家日子就肉眼可见地滋润起来了。
第113章
百姓就是这样的群体,他们平时看着憨厚,因为他们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任何时候,他们都是弱势群体,但是他们也有着底层特有的智慧,说白了,大道理不是所有人都懂的,但是跟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大家都是能理解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代国百姓敬爱刘启这个新的代王胜过刘恒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刘恒这些年其实一直很关注代国的事情,毕竟,他在代国多年,对代国也很有感情,当年也是想方设法,想要让代国百姓富裕起来,结果他没做到的事情,自己儿子做到了,一边觉得骄傲,一边又感到非常复杂。
这个复杂并非源于刘启,实际上,刘恒对刘启太了解了,刘启虽说还算是聪慧,但是并未超过刘恒的认知,代国的变化说穿了,跟刘启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得到了辽国的扶持。
没错,代国有矿产,有人力,但是在这之前,大家是根本无法充分利用的。实际上,在华夏,对煤炭的利用其实很早,但是,一直没能普及。毕竟如果不经过处理,煤炭使用起来是真不如木柴,中原的煤炭还富含硫化物,也就是说,直接烧煤不仅可能会一氧化碳中毒,还会硫中毒,所以,在开阔的地方使用煤炭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是在室内用煤炭做饭取暖,就跟找死差不多,所以,时间长了之后,大家也就是拿煤炭当做是下下之选。而在辽国,树木的作用是造家具、造船,是造纸或者是其他的工业用途,连造房辽国都尽可能不用木料了,能用砖石混凝土的,绝不会用木头,至于燃料,还是处理过的煤炭性价比更高。
几个藩国对于辽国来说,就是纯粹的原料提供国,与大汉目前的角色没什么区别,只是少府那边正在尽可能想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但是,少府可以不计成本,其他那些贵族乃至商人却早就投降了,没办法,普通的手工业跟哪怕是初步的工业化比起来,依旧是有着巨大的差距,人家的产品比你质量好,成本低,那些商人贵族傻了才会放弃。
也就是辽国某种意义上不算敌人,要不然的话,刘恒拼尽一切,都要跟辽国对抗到底!跟辽国相比,匈奴都是疥癣之疾。所以,刘恒还真没有考虑过将刘昌骗到长安,然后暗下杀手的事情,这种事就算能成功,辽国那边也会立刻失控,到时候那就真的要生灵涂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