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李承乾了,也没有人敢在李世民面前提之前的事情,前些时候发生的事情仿佛被刻意遗忘了一般,缓缓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这天李世民心情很好,在立政殿看书喝茶休息,不过这份好心情戛然而止在张阿难通报的时候。
“陛下,太子温良娣求见。”
李世民听到温希文求见,脸色一沉,本来想拒绝,拒绝的话再脑子中转了一圈,被收了回来。一想到温希文担的重任,便叫人放温希文进来。
这是温希文第一次单独面见皇帝,没有人提点,也没有人陪伴。温希文在等待召见的过程中,也在思考,该怎么说比较合适。
语言是门艺术,正确的沟通方式能够提高事情办成的几率,温希文深谙这一点。然而如何精确的沟通取决于情报,温希文在这方面正冥思苦想。
这仿佛就是一道题,题面是:已知前几天李世民与李承乾刚吵完架,吵的比较严重,严重到把东宫围了,问如何让李世民不反感王英私自出宫请御医。
这道沟通题的隐含未知条件是:李承乾究竟为什么惹怒李世民。
还隐含一个隐藏成就:让东宫众人恢复自由。
温希文很头疼。李世民是水深火热中历练出来的帝王,不论是威望还是影响力都是帝王之巅,他本人不像守成之君那么好忽悠。
既然不知道李承乾究竟为什么会惹怒李世民,干脆就先避开这个问题,大不了隐藏成就达不成,先解决了今日之事再徐徐图之也未尝不可。
温希文踏进立政殿时,李世民正好喝了一口茶,见到温希文到了,仅仅是抬了抬头,道:“有什么事吗?”
温希文礼都没行,被这么一问,只好先点点头道:“臣妾来见陛下确实有事。”接着才把该行的礼给补上。
李世民将茶盏搁置到案上,道:“太子的事情就不必说了。”
看起来李承乾把李世民气得不轻。温希文审时度势,顺从地选择先从皇孙尚入手:“臣妾所求之事与殿下无关。”
李世民这才抬了抬眼,紧皱的面庞舒展开来,道:“那就是实验室的事情?”
于是,温希文接着这个话题,将酒精的研发情况汇报了一遍。
来到属于温希文的领域,李世民也没有回嘴的余地,只是听得连连点头疑,偶尔有什么疑问提出,也被温希文几句话解释了。
殿内的气氛已经缓和了许多,见着气氛大好,温希文继续说道:“但臣妾此次求见陛下,并非是酒精研发制作上有困难,而是其他事情。”
李世民还在思考,听到温希文这话便皱起了眉,问道:“两件事都不是,那你所求何事?”
温希文忽然就“扑通”一声跪下来了,声响之大,把李世民也惊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温氏何故行此大礼?”
温希文声泪俱下道:“臣妾今日回东宫,见玄甲军守着门,不让臣妾进去。臣妾还没搞清楚情况,殿下身边的总管便急匆匆地被拦在角门。臣妾撞见了他,本想问他东宫发生了什么,王总管却先和臣妾说,太子妃今早起来腹痛难忍,身下有些见红,求着臣妾带他去御医署传御医来。”
“臣妾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也知道太子妃所怀乃是陛下您的第一位皇孙,若是有什么意外,可是件大事。”
“臣妾便做主将王总管带了出来,如今王总管想来已经将御医带回东宫了。”
“臣妾知自个儿所做之事有抗旨不遵之嫌,特来向陛下请罪。”
说完便一个大礼下拜。
李世民听完,原先蹙起的眉头皱地更紧了,望向张阿难,责问道:“太子妃与皇孙有事,怎么没人报于朕?”
张阿难躬身请罪道:“今日早晨便由急报上达,陛下忙于朝政,臣见陛下正与长孙尚书议政,无暇顾及,便擅自做主,同意了王英出宫请求。臣没及时上报陛下,是臣的不是,请陛下之罪。”
李世民想起来了,早上张阿难一脸担忧进门而来,说是东宫有急报。但是李世民在与长孙无忌等人商议朝政,便不耐烦地呵斥了一声,东宫之事延后再议。后来又不管长孙无忌等欲言又止的样子,继续论政去了。
等到朝政论完,这事儿也就忘得一干二净。
如今听张阿难一说,老脸一红,顺着张阿难递的台阶下坡,道:“阿难做的不错,是朕的不是。”
温希文的思想飘了飘,想起自个儿日常找人背锅的老板,突然理解为什么大唐会有“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