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口中的一些技术,几位技术员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看?到林叙的表现,交大毕业的几位老师兄也挺高?兴,高?考的停摆对他们船厂也是一种打击,举个例子说,他们厂长?是53届的毕业生,建国之后交大最早的一批学生,在他之后,54、55到60年的毕业生都是各家船厂的领导层,再往后到66届则是技术主力和中层干部,但66年以后,厂里?的技术人员就断代了,他们也盼着能有新的毕业生加入南江厂,为造船事业添砖加瓦。
林叙表现出色,说明这一届大学生整体还是很优秀的,高?中教育的缺失并没有对这一届造成太大的影响。
师兄们估计,厂长?现在正忙,顾不上?除了两艘船以外的其他事,不过林叙人既然到南江厂来实习了,厂里?无论如何不能把他放走。
船王的两个订单完成了,南江厂要做好承接其他海外订单的准备,还得继续技术升级,留下林叙这种技术人才是很有必要的。
第42章
回来的意义
“小林,吃了没?”
“吃过了。”
早上林叙刚到?船坞,工人?师傅们就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
南江造船厂的伙食不错,吃得好,也能吃饱,最重要的是——他们实习期间可以直接领粮票,不用自?己花钱。
林叙甚至领到了一份劳保用品,都?是厂里员工的福利。
……
学习焊接的事?告一段落之后,林叙又来看?造船了。
除了两艘出口船的订单外,南江厂还有其?他几?种船型在建造中,一艘船从设计到?出厂动辄几?年,林叙的实习期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个?多月,他自?然没机会窥探一艘船建造的全貌。
不过因为各艘船的施工进度不同,他有幸观摩了材料切割、焊接、设备安装调试的过程,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林叙也看?得激情?满满。
对林叙而言,这就是他的实景课堂。
都?说课本上的知识要应用于实践,可书本和实践毕竟有距离,如?果不亲身体验一下船厂的日常运作,他灌满大脑的知识点?还真不知道该用在什么地方。
都?学船舶了,不把船认识透怎么行?@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从某种程度上说,林叙来得很巧,他目前体验到?的,是南江厂斗志最高昂的状态。
在他们77届学生来实习之前,南江厂为承接出口船订单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技术部绘制的图纸、翻译的劳氏规范和日子国的舾装标准,工人?们积极学外语,质量科订立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工艺科则编制了各种工艺规程……只是各项翻译好的标准和规范,就让林叙大开眼界。
据说,南江厂早在清末建厂之初就有自?己的翻译馆,邀请和培养了不少翻译家,现在虽然没了,可底子还在。
来南江厂之后,林叙更确定——他在焊接上确实有些基础,刚上焊接课的时候他就发现了,他上手比其?他人?更利落,动作快,焊得也比较准,他自?身又是那种爱琢磨的性格,有空跑机械系去焊,对照杂志描述的新技法焊。
南江厂工人?们焊接的时候,林叙也没有闲着,不管怎么说,厂里的设施比学校还是丰富多了。
林叙经常一看?资料就是一整天,有时候连饭都?忘了吃。
客观来说,虽然他们船舶系的课本知识已经比较全面了,但和造船的实践相比,还是不够深入。
当然,如?果不是在课堂上打?的基础,林叙也很难熟悉船的建造流程,去哪儿只会是睁眼瞎。
林叙唯一觉得遗憾的是,他实习期都?快结束了,“世沪”号才完成了装配平台的建造,还没有正式开工。
“这有什么好遗憾的,等你毕业了,这船肯定下水了,你到?时候直接来厂里看?就行。”
“就是。”
“别我来了船已经去大西洋了。”
“那也是好事?啊,说明咱们按时按质完成了建造。”
一想到?船建成时的场景,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
林叙来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却?给南江厂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前几?天,厂里一条船的测深仪出了故障,都?以为是工人?的安装出了问题,可排查来排查去,故障还在,就是不知道问题具体出在哪儿。@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而莫名?其?妙地,那天林叙刚好在,他就提了一句会不会是换能器出了问题,工人?们下水一看?,他居然真的说对了。
不是安装的问题,就是厂家的问题!
林叙狠狠挨了一通夸,对此他表示,他这真的是误打?误撞,他以前看?过相关报道,那篇报道刚好提到?了换能器的故障。
南江厂现在用的换能器还是进口的,因为厂里现在有一种“外国更先进”的氛围,机器出了问题,工人?们都?习惯于先找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