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杜氏,就是杜公的家族吧?”唐朝,一人悄悄问道。“没错,就是杜公他们家族,”另一人感慨,“不愧是京兆杜氏,早在东晋的时候也有着这样的功绩。”“你们以为,那句话是大家随便说说的?”另一人意味深长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啊。”-唐朝的百姓对于杜氏,京兆杜氏还是颇有几分耳闻的;而宋朝之人,知道京兆杜氏的人,对此除了感慨其传承,就是感慨这种大家族的发展方式了。赵光义对赵匡胤道:“这杜氏也好,卢氏也罢,在这方面的风格都是类似的,哦还有王氏——太原王氏。”赵匡胤笑了一声:“这些家族不就是如此行事的吗?稍有了解之人便对此毫不意外了。只不过,能够做成的家族也不是全部。”赵光义点头:“这确实如此。”他们说的,是这些个家族的分支、各有其主、最终总有一支子嗣能够站对队伍,继而能够出头,保存并且传承家系,最好还能发扬光大的事情。京兆杜氏,正是其中之一。世人皆知唐时宰相杜如晦,房谋杜断的名声可是深入人心;而杜如晦,正是出身于京兆杜氏。又有唐朝是从隋朝转变而成,隋朝又是从北周转变而成,北周——以及北周之前的一系列,都是属于北朝。而能够在后来的隋唐崭露头角、甚至风头大盛的家族,基本上都是曾经在北朝为官的家族,在北朝打下了根基,立下了功劳,拥有了传承,构筑了人脉关系网……那些南朝的望族,基本上都没能在天下真正一统后,在朝中占据核心地位。在地方上,他们或许还是有着自己的声望和名头,但是在京中,在朝中,却绝非如此。在东晋末年,远在交州的京兆杜氏,怎么又能在北朝拥有这样的地位呢?当然是因为他们分了好几支啊。一支在北朝,一支入晋朝,继而继续在南朝为官。最终,北朝这边发展出来的王朝统一了天下,北边的这个京兆杜氏就获得了大成功;而虽然南朝败落,但有着北朝的这一支的名望,南边的杜氏好歹也还算是名门望族。这对于家族而言,就是最好的结果。而范阳卢氏,同样如此,卢循这一支是彻底完蛋了,可是北面的那一支还好好的,不仅好好的,还颇为兴盛;太原王氏也是这样——注意,是太原王氏,不是琅琊王氏。东晋的权臣王导、第一门阀王氏家族,是琅琊王氏,而非太原王氏。隋唐的望族王氏,是太原王氏,而非琅琊王氏。“不对,太原王氏倒不是如范阳卢氏和京兆杜氏这样,他们原本在北面没什么人来着,”赵光义修正了自己的说法,“是王慧龙在家中被灭后,逃亡北魏以后,太原王氏在北面兴旺起来的。”后来,唐朝“禁婚家”的王氏,全都是王慧龙的后代。赵匡胤也想了想道:“在先前完全没有投向北朝,而是在隋朝建立之后加入其中、后来也成为高门的家族也不是没有,不过只有一个兰陵萧氏而已。”兰陵萧氏,在东晋时期其实门第不是多么显赫,但是后来先是建立了南齐,又是建立了南梁,两代王朝,萧氏皆是皇室;在北周和隋朝改朝换代的期间,萧氏已经进入了北朝,又获得了隋文帝的信任,从此……而且他们家的姻亲选择也都非常正确,杨氏,侯莫陈氏,独孤氏……实在是很有眼光了。要说谁家败落得最严重,那应该还是陈郡谢氏了,在东晋还赫赫扬扬的谢氏家族,都没有等到唐朝,在南朝后期就已经渐渐没落,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他们家族的官员没能接触到核心权力。除了谢氏,琅琊王氏虽然没有谢氏家族那样没落,但是在隋唐时期,其实也早已大不如前,完全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那种高门了。-除了对于门阀士族的感慨外,百姓们还很关心这杜慧度的父亲,杜瑗和当年那个李逊的种种情况。[某朝-甲地-甲:哇塞,这竟然还有人想要自己控制朝廷的州郡,不理会朝廷?][甲朝-某地-甲某:这又不奇怪,当时讲到东汉的时候,不就有说地方上是豪族控制,和朝廷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吗?他们连皇帝的命令都不理会的啊][甲朝-甲地-某某:但是东晋不是有些变化嘛,虽然说是门阀士族,可是也没有像是东汉那样?要不然,也不会迎来东晋朝廷的讨伐啊][乙朝-甲地-乙某:这倒也是,但是这李逊到底是怎么做的?明明朝廷还有力量讨伐他,就不是那种非常虚弱的情况,怎么就这么想要独立了?][丙朝-甲地-甲某:谁知道呢,可能就是觉得交州偏远,京城距离太远,管不了他吧][甲朝-某地-甲:但是这事实证明了,朝廷还是能管他的,不仅能管他,就连他的儿子脱离朝廷之后,又搅和到了卢循的事情里面,说不定也一起被剿灭了,何必呢][乙朝-甲地-丙某:是啊,何必呢,要是不反,那他也是交州刺史,好好的官儿当着,多好][丙朝-甲地-甲:那可不,你看那个杜瑗死了以后,交州刺史直接被他儿子接任了,地方上的太守也全都是他的儿子,这和独立、和继承有什么区别?][甲朝-某地-某某某:……啊,对啊,这杜氏不一样相当于自己控制了交州?]:()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