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奇将这幅画卷收起,然后轻轻地打开了另一幅。
而另一幅并不是画卷,而是一副字帖。
李长河认真的看了一下,同样还是一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当年的传言是真的,原来真的有这幅书帖。”
张士奇这时候感叹的说道。
“张老,别卖关子了,这到底是谁的书帖?”
李长河有些无语,老是感慨,倒是说这是谁的啊。
“你小子,明明对文物一窍不通,但是这种稀世珍宝,却能落到你的手中。”
“没看到吗,水调歌头,你不知道谁写的?”
张士奇这时候指着名字冲李长河问道。
“苏轼写的啊!”
李长河下意识的回答说道,随后一下睁大了眼。
“你说这是苏轼的真迹?”
“大概五十多年前吧,京城那时候兵荒马乱的,但是忽然在典当行里流传起了一则消息。”
“有一对土夫子,是父子俩,两个人找到了蔡京的一处墓地,然后从里面找到了绝世珍品,苏轼的《水调歌头》的原稿,称之为《中秋帖》”
“当时这个消息流传并不广,也没几个人相信。”
“毕竟《中秋帖》这个,历史上也没几个人记载,根本没从分辨真假。”
“再说那年月,造假的也多,谁知道是不是放出消息准备坑一波大的。”
“但是后来我听说,确实有人见到了苏轼的《中秋帖》,同时挖出来的,还有道君皇帝画的一副《中秋赏月图》”
“你看这上面,这幅字帖上,除了这诗,旁边印章,印章有两个,一个是蔡京的,另一个有意思,则是赵佶的。”
“你再看这幅画,画上的词,很明显是瘦金体,可能是赵佶自己写的。”
“这里还有这幅画的由来,崇宁元年中秋,赏月,见苏词,无过如此!”
“崇宁元年,这一年九月就是大名鼎鼎的元祐党籍碑。”
“所以从历史上来说,这幅苏轼的字,应该是蔡京带给赵佶,赵佶看不上苏轼的字,作画,又同样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词,然后赏给了蔡京。”
张士奇认真的在那分析说道。
李长河则是安静地听着。
“那这两幅是真迹?”
李长河这时候惊喜的说道。
赵佶的也就算了,如果苏轼的这幅字帖真的是真迹的话,那价值可就大了。
“真迹?”
“我觉得大概是真的,但是到底是不是真迹,我说了不算。”
张士奇摇了摇头,冲着李长河说道。
“像这种稀世珍宝,它的真假判断,很麻烦,先得尽可能的找到历史依据,比如说崇宁元年这场中秋宴,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记录。”
“其次,这上面的笔迹,画作,到底是不是赵佶和苏轼的。”
“这个是真是假,我一个人说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