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常诰
在场的绝大多数都是从各个地方来的问题青年。
每个人都看不上彼此。
在他们很多人的心中,基本上都是自己世界第一,其他人算个屁的那种。
我能拿下国内比赛的冠军或者世界冠军,那是我应得的。
如果我没有办法拿下,那么便是那些人偷奸耍滑,黑了我的冠军。
对于在场的很多人,高傲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第一形容词。
在这些人中,其中有一些人是有真的真才实学,自然而然也有一些混子。
即便李安国教授已经帮陈秋他们筛选了很多,但是却依旧有一些人通过各种途径来到了和声交响乐团。
对于这些人,李安国教授其实不太好评价。
按照他的想法,最适合和声交响乐团的,其实应该是一些其他大团里面挖过来的人。
那些交响乐团相互挖人实际上很正常。
在一些交响乐团里,人员流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甚至有可能会指挥跟席一起被挖走,乃至于整个团队的核心框架都被挖走的情况生。
毕竟每個团都有自己下一年的需求。
有的团是打算维持目前的位置,先稍微缓一缓,增强一下乐团与指挥指尖的联系,让大家演奏的更为亲密一些,比如说隔壁的海城歌剧院。
他们今年就会取消招人,甚至还会主动放一些人离开。
缩减乐团的水分。
像是海城交响乐团这种,他们则是会按兵不动,给每个人正常的工资。
他们的目标则是在稳住目前名次的同时,看看有没有机会再往前进一点。
最后一种便是陈秋这种。
大肆招兵买马的。
很明显是打算往上冲一波。
对于他们乐团目前的位置并没有维稳的想法。
毕竟招人有好处有坏处。
好处是可以演奏一些大编制的作品,大家可以选择的作品方向会变得很多。
这种大编制的作品,如果演奏出彩,其实非常加分。
更容易在国际上获得众人的好评。
但是相对应的。
因为人数的急扩张,乐团与指挥的适应性也会逐渐下降,最终降低到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上。
举个例子。
其实还是海城歌剧院。
海城歌剧院那边的表现便是非常典型的适应性不足,从而导致乐团的水平不仅没有上升,反而逐渐下降。
按照李安国教授的想法,如果和声交响乐团能收购一些大乐团的人,只要陈秋能够降伏他们之中的头头,那群人加入和声交响乐团其实也就顺理成章了起来。
招收这些问题少年……
虽然说这些人的人均实力可能会比其他大交响乐团的人均实力要稍微强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