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 第877章活该吃教育(第1页)

第877章活该吃教育(第1页)

那一记耳光的余音还在李治脸颊上灼烧,刺得他心头一阵发紧。

他怔怔地站在原地,望着小武决绝离开的背影消失在宫苑转角,竟连追上去的勇气都提不起来。周遭内侍侍卫皆低眉垂首,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雪水顺着屋檐滴落,敲在青石板上,像倒计时。终南山的春天来得迟,但终究来了。融雪汇成细流,沿着书院后山蜿蜒而下,冲刷着陈砚之骨灰曾漂过的溪床。那片绿芽依旧蔓延,如今已爬满讲堂四周地砖,叶片上的“还在”二字不再闪烁,而是凝成墨绿色的刻痕,仿佛大地本身在书写。

周默没有回北京。

他在终南山租了间废弃茶寮,改作书房。李晓月的图画书被他供在案头,每日清晨点一炷香,不是祭神,也不是悼人,只是提醒自己:有些光,本不该由成年人来守护。

那天从敦煌回来后,他的影子再未恢复正常。它总比日光推演的位置偏移半寸,有时甚至会自行蠕动,如活物般攀上墙壁,在夜深人静时拼出零星字句??

>“第七百零九窟将启。”

>“记忆之海涨潮。”

>“你听见了吗?”

他不答,也不怕。他知道那是《千灯录》残留在载体间的低语,是系统重启后的余震。真正的执笔者已不存在,但它仍需要“接口”,需要血肉之躯作为信号塔,接收那些穿越时空的呼救。

而他是目前最稳定的那个。

三月十七日凌晨两点十四分,周默突然惊醒。

屋里没开灯,可书桌却泛着微光。李晓月的图画书自动翻开,一页页翻动,速度越来越快,直到停在一张从未见过的插图上:一座悬浮于云中的图书馆,外墙由无数手掌印拼接而成,门楣刻着三个字??

**回音馆**。

画风陌生,绝非出自小女孩之手。但角落署名清晰:

>“绘者:凤昭。”

周默呼吸一滞。

凤昭,缄默司前代监察官,也是《千灯录》最早叛逃者之一。她在1976年冬夜焚毁自己负责监管的全部档案库,随后跳入火海。官方记录称她“精神失常”,但知情人都知道,她是第一个用生命对抗“清源计划”的人。

她死了三十多年。

可现在,她的名字出现在一本儿童画册里。

他伸手触碰那页纸,指尖刚碰到画面,整本书猛地一震,一股寒流自掌心窜入脑髓。刹那间,意识被抽离现实,坠入一片灰白空间。

这里没有上下左右,只有无数面镜子立于虚空,每面镜中都映着不同年代的场景:

一面镜里,伊万在打字机前咳血;

另一面,苏眠站在源碑前,朱笔垂落;

还有一面,是他自己,正读着李晓月的童话……

而在最深处的一面镜后,站着一个女人??黑发及腰,左眼蒙着银色眼罩,正是凤昭。

“你终于看见了。”她的声音像是从海底传来,“这不是一本书,周默,是一场审判。”

“谁的审判?”他问。

“所有篡改记忆者的。”她抬起手,指向其中一面镜子。画面浮现一座巨大熔炉,炉火熊熊,投入其中的不是金属,而是一摞摞书籍、日记、照片、录音带……每一个物件燃烧时,都会发出惨叫般的嗡鸣。

“这是‘清源中枢’。”她说,“他们以为烧掉文字就能抹去存在。但他们错了。每一次焚烧,都在记忆之海留下疤痕。这些伤痕累积成礁,终将掀翻谎言之舟。”

周默盯着那炉火,忽然认出了什么:“那本……是陈砚之的讲义?”

镜中火焰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一本焦边笔记本,封面上依稀可见《春秋辨伪》四字??正是陈砚之生前最后一部未出版著作,因涉嫌“歪曲历史进程”被列为禁书,原件早已销毁。

“它没死。”凤昭说,“所有被焚的文字,只要曾被人记住,就会在记忆之海重生。只不过,它们不再属于某一个人,而是成为‘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等待被重新唤醒。”

“怎么唤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寒门首辅
一袖乾坤寒门首辅
...
道吟
守着猫睡觉的鱼道吟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