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的院子虽然不大,但有样好处很大,那就是敞亮。只要人一进去,各屋就都能听见动静,若是开着门,一抬头就能看清院子里所有的情况。
所以徐茂行他们一进来,正坐在堂屋檐下的一群人便都看见了他们。
正在翻书的何先生把书收了起来,转身递给自己大孙子,叫他拿去书房放好。
有两个女孩子正在摘菜,不妨客人忽然来了,有几分手足无措,被一个头发花白的媪妪拍了拍脑门,慌忙收拾了柳筐,一起往西面厨房去了。
一个中年和一个青年跟在何先生身后,一起迎了上来。徐茂行知道,那是何先生的两个儿子。
何先生五个孩子里,何大郎是最大的,何二郎是最小的。两人虽是兄弟,岁数却差了十几岁。
往日也听何先生说过,他虽然有两个儿子,却都不是读书的料。如今大儿子在一个书肆里做掌柜的,小儿子勉强得了个秀才的功名,还在苦苦支撑意图考个举人。
不过这些都是外话,徐茂行快步上来行礼,林黛玉也对媪妪道了万福,被她拉着进屋去了。
何先生笑呵呵地把他扶了起来,嘴里嗔道:“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也不在家多歇歇。”
看这时辰,再算算路程,小两口竟然是刚用完早膳就出发了。
徐茂行道:“我心里急着来见先生,也没注意早不早。”
一行人到了堂屋,围着一个八仙桌落座,何先生正式给他介绍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不多时,先前开门迎接的那青年妇人,端着个原木茶盘走了进来,把四盏茶分别放在四人面前,微微福了个身就退了出去。
何先生道:“这是我那老二媳妇,全家上下就数她最麻利。自从她进门,里外多赖她操持。”
二儿媳姓温,是个秀才的女儿,前年何二郎中了秀才之后才嫁过来。
秀才的女儿嫁秀才公,也算是门当户对。
徐茂行一边陪着何先生说话,一边暗中观察何家的两个儿子。
何大郎的性子倒是有几分圆滑,不然也做不成掌柜的。何二郎性情比较木讷,属于戳一下动一下那种。若是没人搭理他,他能从头到尾不说一句话。
也怪不得何二郎已经中了秀才,何先生却不愿意专心在家培养儿子。
就这性格,在读书上又没什么天分,以后够呛能入仕途。
四人坐了一阵子,温氏进来收拾了残茶,顺便说了句要开席了。
不多时,便有一个半大小子和两个半大姑娘鱼贯而入,手里都端着托盘。
这些都是何大郎的孩子,何二郎只有一个女儿,还不满周岁,自然是无法帮忙的。
他们来回走了三趟,八仙桌上面放满了家常菜。
何先生知道他不喝酒,在何大郎要劝的时候先制止了,亲手给他盛了一碗鱼汤。
虽然劝酒不成,但何大郎却没半点气馁,一直坚持挑起话题和活跃气氛。
徐茂行也很是配合,一顿饭可以说是宾主尽欢。
等他们告辞离去时,何大郎明显是恋恋不舍。直到徐茂行说了,过两天到他们铺子里去逛逛,对方这才欢喜送行。
等马车起行之后,林黛玉问他何家的两个儿子如何,徐茂行先是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林黛玉歪着头问。
徐茂行沉吟了片刻说:“说不来好还是不好,不过是芸芸众生里的大多数罢了。”
无论是圆滑事故的何大郎,还是木讷迟钝的何二郎,都算不上出众,但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可不就是芸芸众生里的大多数?
若是徐甘不曾考上,他和大哥也没天份,如今的徐家,想来与何家也差不了多少,是比何家有钱些罢了。
穿越多年,徐茂行头一次直观地感受到,科举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
林黛玉无不可惜道:“比郭先生家里的差远了。”
徐茂行有些无奈:“我的好姐姐,这辈子咱们不一定和郭先生有缘,你就别可惜了。”
说到这里,他又话锋一转,说:“你也不想想,何先生都那个岁数了,若是他儿子真有出息,又哪里需要他一大把年纪了还出来坐馆?”
再者说了,他这辈子又没准备做官,更不需要何家子弟有出息和他互为臂助。
林黛玉道:“我也没那个意思,只是见过了最好的,心理落差难免大一点。”
哪怕何先生只比郭先生差一点也好,但两者相比,实在是差得有些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