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钟老金先是和钟五去山上看桃子和山地,又去看了西边那块地,也不得不称赞,“你眼光准,看人准,看地也准,主意也正。”
山上不必细看,他们就是从山上搬下来的,以往也不是没打过那座山的主意,只是买山容易开山难,就算买下来,也少不了往里头填钱,要想收本,怎么也得十年八年。
钟老金一一分析其中利弊,“……你若是买了山,手里还有银子吗?”
老五媳妇儿嫁妆厚,但他们老钟家不是会动媳妇儿嫁妆的人家。他年轻的时候也很艰难,陆氏说要把镯子当了,他都没同意。
“之前那张虎皮卖得不少钱,银子是够的。”
钟老金看他有主意,放下心,“那就准备两坛上好的花雕,咱们晚上去里正家里坐坐。”
山上的桃儿还要再等两天,钟五跟钟老金说了他和江衔月去西涧卖桃儿的打算。
钟老金点头,“那就去试试,总归不会比在县城卖得差。”
桃林不是没有收益的,至少在村里人没有开始种桃的时候,他也靠着桃林发了一笔小财。
如今种桃卖桃的人多,但他们家的桃跟别人家的也不一样,但凡能卖千八百斤出去,老五就亏不了。所以这东西不怕卖得便宜,就怕卖不出去,他们小年轻有主意就好。
-----
桃源里的里正姓陈,家并不在芳草滩这边。他住在白石桥附近,家大业大,在县太爷跟前都有几分面子。
他见到钟老金和钟五的时候,也不拿乔。
一是他这人虽精明却也和气,见人就带三分笑。
二是他知道钟家娶的媳妇儿是举人妹子,家境优渥。
这第三嘛,就是他和钟老金打过不少交道,知道他有几分本事,人也拎得清。要不也不会在无人帮衬地情况下从最初地几亩薄田拼下如今这份家业,子孙满堂。关键是为人利落,说分家就分,一点不拖泥带水。
陈里正想想自己家那一大摊子,心里也有几分佩服。
不过这都是他的猜测,如今离得近了才能看出来点内里。
清源县文风昌盛,但举人可是两三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的。
陈里正以前还不明白江家怎么就把闺女嫁给了各方面都不太出挑的钟家,猜测着或许是小娘子在家不太受宠,才随意挑了一户人家,正好挑中钟家。但是见了钟五成亲时江家送亲送嫁的场面,就知道肯定不是这样。
今天近距离见到钟五,陈里正才算明白,说不得是江家小娘子看钟家小子长得出挑,自己乐意嫁的。
以后钟五有岳家帮衬,想来日子不会差了。
知道他们的来意,陈里正也不为难,想着他们要买田置地,干脆就卖个好儿。
“白石桥南头卖杂货的李大早李掌柜要给儿子凑一笔钱做买卖,想把家里的十亩好田卖了,要价一百六十两银子,还没传出信儿去,你们要是有意,我给你们做个中人?”
好田人人都想要,十六两一亩好田着实不算贵,钟老金听出意思,但是他知道儿子的家底,便谢过陈里正的好意。
“一来不好捡您的漏儿,二来他们才刚开火过日子,手里也不宽裕,想买些荒地试试手,好田到他们手里,还怕伺候不来呢。”
陈里正点点头,也不再让,给他们报了个实在价。
“既是荒山野坡,就按五钱银子一亩作价,此外再加二十两银子做薪柴之费,免五年赋税,五年后再按山地交税。
“我有印象,那山和地是连在一起的吧,连带周边的山塘也都是官家的,你们回去看看,若是想多买一些也便宜,就一次性圈好,瞅好了边界跟我说一声,我带人去量。”
这就是做里正的好处了。这些田地山塘都是无主的,无人打理自然也就没有出产,平民百姓去打柴伐木,也无人监管,官府得不着利,若是卖出去了,少不得是一笔收入。
但是哪位大老爷也不会亲自出来买卖地皮,都是交给他们这些乡贤里长来办,这里边他们的权力也比较大,地能卖出去就是一份功。
毕竟这样的机会也不常有,平常老百姓都不喜欢买荒地,他们更愿意自己找块地开荒,开出来之后再去衙门登记,虽说迟早都是衙门的收入,但显然衙门还是更喜欢这种先买地后开荒的。
这样两头得好的事儿,陈里正很乐意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