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分,两章一起)
“这些壕沟是用来迷惑皇甫嵩的。”
张新解释道:“董卓带回去的情报,应该是我营中有一万五千多人,再加上城内、山上、风陵渡的兵马,一共有两万余人。”
“我故意挖掘大量壕沟,但城外却只有数千士卒。。。。。。你说,我们剩下的兵马在哪?”
“主公此举,是想凭空制造出一支不存在的兵马,好让皇甫嵩心中生疑,从而不敢轻易进兵?”
王猛恍然大悟,随后又问道:“可是。。。。。。皇甫嵩天下名将,他会中计吗?”
“不会。”
张新理直气壮,“此计骗骗其他人可以,但骗不过皇甫嵩。”
“啊?”
王猛愣住,“既然骗不过皇甫嵩,主公为何还令士卒挖掘壕沟?这不是平白耗费士卒体力么?”
“我此举就是要问问,他到底是真助董,还是假助董。”
张新深吸一口气,“若是真助董,他看破之后自然挥军来攻,那没什么好说的,我军守住便是。”
“若是假助董,他自然会装作中计,坚守不出,我军可从容等待徐和援军到来,收复陕县,打开大军进军的通道。”
“可是。。。。。。”
王猛不解道:“他若是假助董,不也一样可以坚守不出么?主公何必费这么大的劲去挖壕沟?”
“华阴无论于我,还是于董卓而言,皆是咽喉要害之地,我得给他个坚守不出的借口。”
张新看着他笑道:“若你是董卓,能放心他一个人统领三万大军在外么?”
“你会不会派监军?会不会把他的家人控制起来?”
“我不给他借口,董卓的监军催促他出战,他不想打也得打了。”
“若他是真助董呢?”王猛再问。
“若是真助董。。。。。。这些壕沟也能稍微迟滞一下他大军的脚步。”
张新叹了口气,“如今我军兵力不足,能拖一日是一日吧。。。。。。”
外围的那些壕沟当然没有什么防守价值,因此张新挖的都很浅。
只有靠近大营的两道壕沟,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防线。
这么多壕沟,不求拒敌,只求拖延时间。
一旦皇甫嵩来攻,如果不填平壕沟,他每次进军和撤军都会非常麻烦。
如果填平,这些壕沟至少也能耗费他一日时间。
没办法。
张新只有一万五千左右的士卒,还得分兵驻守城池、风陵渡、蒲板津、华阴以及南山这些地方。
皇甫嵩有三万大军,只要任意攻下这五个地方中的一个,他的防线就崩溃了。
若是董卓领兵三万前来进攻,他自然不惧。
可那是皇甫嵩诶
为此张新还特意让于禁领了两千徐州兵去蒲板津,把牛丰换了回来,防止皇甫嵩分兵突袭那里。
“原来如此。”
王猛听完,一脸忧虑的看着西边。
“张新这是什么意思?”
皇甫嵩回到城中,心中思索。
“他虽年轻,但也算的上是个久经沙场之人,又得了我的兵法,应当不会不知,壕沟这种防御工事并非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