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把董卓的回信递给董璜,“相国有令,命我军坚守。”
正在此时,一名斥候走了进来。
“将军。”
斥候抱拳道:“敌军又有五千援军来到。”
皇甫嵩闻言看向董璜。
“行吧。”董璜悻悻道。
董卓不让出战,张新援军又到,已经没有战机了。
“徐和,你终于来了啊!”
大营之中,张新握着徐和的手,哈哈大笑。
援军终于到了!
“轵关陉路险难行,度实在是快不起来。”
徐和行礼道:“还望君侯恕罪。”
“你并未失期,何罪之有啊?”
张新的心情很好。
董卓退兵,换皇甫嵩领军前来,这一来一回便过去了十日。
这段时间皇甫嵩一点动作没有,只是坚守不出,又拖过去十日。
二十日的时间,终于等到了徐和的援军。
如今看来,皇甫嵩并非真心助董,恐怕只是因为圣旨和家眷之类的事,身不由己罢了。
既然如此,他就可以分兵去取陕县了!
“来,你看。”
张新拉住徐和,将其带到舆图边,指着陕县的位置说道:“文台的斥候来报,说他已经攻下了城外大营。”
“如今董越退守城内,与张济合兵一处,尚在做那困兽之斗,试图坚持到董卓援军到来。”
“我给你三千兵马,襄助文台攻下陕县,能不能行?”
虽说皇甫嵩大概率不会主动进攻,但张新也不敢大意,还是多留一些兵马在身边比较稳妥。
“末将领命。”
徐和毫不犹豫的应下。
“好。”
张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远道而来辛苦,且先在营中歇息一日,明日出!”
“诺。”
次日,张新以徐和为主将,赵云为副将,王猛为参军,出兵三千,往陕县而去。
此时攻取陕县的难度并不大。
董越、张济之所以还能坚持,一是因为陕县易守难攻,孙坚的兵力优势无法挥。
二来,张新麾下的兵马并不多。
他们的心中恐怕还在寄希望于董卓攻破张新大营,前来支援。
虽说时至今日,董卓的援军还没到。
但心中有希望和没有希望,完全是两码事。
只要徐和领兵去往陕县,董越张济心中的希望将会瞬间破灭。
到那时,陕县弹指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