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铭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秦健伟正蹲在船尾给王大妈补竹筐,布满老茧的手指捏着竹篾,像在穿针引线。
阳光从他草帽的破洞里漏下来,在脖颈处晒出深浅不一的印子——那是十几年摆渡被江风与烈日刻下的印记。
“温主任,您说要搞电商直播,可咱们忠县的农产品连个正规包装都没有,冷链车更是见都没见过……”
渝市商务局陈副局长凑过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笔记本,页边记着“Qs认证”“物流成本”几个关键词。
温婉刚刚在直播间里说的新名词他们不光听不明白,也看不明白。
“所以得从人开始。”温婉从罗敏君手里接过平板电脑,屏幕上是秦家湾的卫星地图,清江像条银带子绕着三个自然村,“秦船长就是最好的招牌。您看他帮乡亲系菜筐的绳子,帮李大夫背药箱的样子,这些细节比任何广告都实在。”
正搬着竹凳的秦健伟听见“直播”二字,手一抖,竹凳腿磕在生锈的船帮上。
他搓着红的指节,声音像浸了水的麻绳:“前年镇里来拍宣传片,让我说‘为人民服务’,我对着镜头结巴了二十分钟……”
温婉走过去,把自己的智能手机递给他,屏幕上还留着刚才的直播回放:“您不用记台词,就当对着江对岸的山头说话。讲讲您几点钟开船,江豚什么时候回来,张大爷家的柑橘为啥甜——您平时怎么跟乡亲唠嗑,就怎么跟手机唠。”
张翼铭摸着下巴点头:“这法子行。现在城里人像着了魔似的刷手机,咱把秦船长的渡船变成直播间,让外头的人看看,咱们的菜是怎么从地里到船上,再到他们餐桌的。”
秦健伟盯着温婉的智能手机,像看一头陌生的牲口:“可俺连微信都不会……”
周秀娜蹲下来,翻开手机相册里的直播截图:“大叔您看,两小时有十三万人看,五千多条留言要买菜。有个网友说,看见您帮大爷系鞋带,觉得这鸡蛋就算贵多两块钱也愿意买。”
她放大一条留言:“‘原来真的有人在认真生活,认真种地’——这就是咱们的卖点啊。”
李少明抱着笔记本电脑凑过来:“淘宝那边愿意给咱开绿色通道,就是得有人带头播。您往船头一站,就是活广告。”
江风掀起秦健伟的蓝布衫,露出打满补丁的背心。
他抬头看见王大爷正蹲在甲板上挑拣豇豆,手抖得厉害却仍把虫眼菜叶仔细摘除;李婶用红棉线把豇豆扎成小把,线头在风里轻轻摇晃。
“俺试。”他喉咙紧,像吞了块热炭,“只要能让乡亲们的菜多卖俩钱,让秦家湾的娃们能买点新本子……”
当天下午,船舱里支起了临时直播间。
周秀娜用旧床单遮住锈迹斑斑的铁皮墙,李少明从镇上借来了补光灯,往秦健伟胸前别麦克风时,手都在抖:“大叔您放心,说错了也没事,咱就当跟自家人聊天。”
傍晚六点,第一次试播开始。
夕阳斜照进船舱,秦健伟穿着洗得白的蓝布衫,盯着手机镜头像盯着陌生的访客:“大家好,俺是秦家湾的摆渡人秦健伟。今天给大家看看咱江里的菱角……”
他捧起一筐带泥的菱角,水珠顺着青褐色的外壳往下滴:“这菱角长在白鹭滩,张大爷天不亮就下水采,水凉得刺骨。您看这壳上的划痕,是被江里的石头磨出来的,比大棚里种的香多喽……”
q4。。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