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愣住,随即大笑:“你这是要把‘造血式帮扶’做成闭环啊!”
一个月后,“南岭乡村振兴导师联盟”正式成立,首批十二名来自青山村的青年农技员奔赴周边六个贫困村驻点服务。每人背包里除了工具书,还有一本手绘的《常见病虫害图谱》,扉页上印着一行字:“来自青山,归于乡土。”
与此同时,程志远的“南岭手作坊”也迎来转折。他的竹编灯具在电商平台上爆火,订单排到三个月后。可随之而来的是仿品泛滥,某电商平台一夜之间冒出四十多家“同款工厂直营店”。
程志远急得直跺脚,跑来找赵振国:“他们连包装盒都抄我们的设计!价格还压一半!”
赵振国听罢,却笑了:“别慌。真东西,不怕比。”
他让林晓联系省知识产权局,在一周内为“南岭纹样”申请集体商标保护;又安排少年科学院的学生录制一段短视频??镜头里,程志远的父亲,一位七十岁的老篾匠,正在阳光下剖竹、刮青、起丝,手指裂着口子,动作却如行云流水。
视频配文写道:“机器能复制图案,但复制不了三十年的手感。我们不做快消品,只做传家物。”
这条视频被疯转,消费者纷纷留言:“宁愿等三个月,也要买真正的手艺。”更有文化学者撰文称:“青山村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乡土美学。”
夏至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旱情席卷全县。连续四十天无有效降雨,多数村庄水库见底,稻田开裂。唯有青山村依靠智能灌溉系统与地下水循环利用工程,保住了八成以上作物。
邻村派人来求援,赵振国二话不说,开放村级水站共享接口,调配水泵支援抗旱。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主动提出:“谁家愿意接受我们的节水种植方案,我们可以免费提供滴灌设备和技术指导。”
有人不解:“自家都不够用,还帮别人?”
他答:“水是共有的命脉。今天我不救你,明天灾情蔓延,谁都逃不掉。而且,只有让更多人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这条路才能走得远。”
两个月后,五个村子陆续接入青山村的水资源调度平台,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县水利局顺势推动“南岭水网一体化”项目立项,总投资三千万元。
秋收时节,奇迹发生了:尽管遭遇大旱,青山村及协作村的平均亩产仍高出全县均值15%。省农业厅专程发来贺信,称此为“逆境中的现代化突围”。
而此时的赵振国,正蹲在村东头一块试验田里,和几个孩子一起数豆荚。这是少年科学院新课题??“极端气候下作物适应性研究”。他们种了十七个品种的大豆,记录每个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结荚率、蛋白含量与抗倒伏能力。
“赵老师!”一个小男孩兴奋地举着手里的记录本,“‘冀豆18’结荚最多,但‘黑农48’叶子最绿!是不是说明它更耐旱?”
“有可能。”赵振国笑着摸摸他的头,“科学就是不断提问。你现在提的问题,可能将来就能写出一篇改变农业的论文。”
夕阳西下,金色洒满田野。远处,光伏电站静静运转,银色面板吸收着最后一缕阳光。村道上,共享电动车载着归家的妇女,车筐里放着刚从智慧超市刷脸支付买的粮油;文化礼堂前,老年舞蹈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背景音响播放的是村民自己录制的民谣专辑。
晚饭后,赵振国坐在院中乘凉,王秀兰端来一盘刚蒸好的南瓜饼。“今儿妇联开会,大家商量着要办‘妈妈创业营’。”她说,“想学电商直播的就有二十多人,年龄最大的五十八。”
“好事。”赵振国咬了一口南瓜饼,甜香满口,“让她们都报名,场地我来协调,设备村里出。”
正说着,小丫拿着平板走来:“爸,教育部刚发布消息,‘少年科学院’模式入选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年底要在京举办成果展,邀请咱们带学生去现场演示发明作品。”
赵振国怔了怔,抬头看向二楼窗台??那里摆着一台旧显微镜,是第一批学员从废品站淘回来修好的。如今,这台镜子已成了村史馆的展品,而新一代的孩子,正在用它发现微观世界的秘密。
“告诉孩子们,”他轻声说,“带上他们的梦想去北京。让所有人看看,乡下娃也能站在科技的前沿。”
夜深了,繁星再次铺满天空。赵振国躺在竹椅上,耳边是蛐蛐的鸣叫与远处溪水的潺潺。他想起前世临终前的孤独与遗憾,想起重生后一步步踏出的足迹,忽然觉得,这一生,竟如此丰盛。
不知过了多久,小丫轻轻走来,给他盖上薄毯。“爸,睡了吧。”
他嗯了一声,闭上眼,却又睁开:“小丫,记得咱家最早那笔收入吗?五十块钱,卖野兔换的。”
“当然记得。你说要留十块,等我长大当学费。”
“现在不用了。”他笑了笑,“你现在不仅是大学生,还是青山村的未来。”
父女俩静静坐着,任星光洒落肩头。远处,一座新建的生态公厕亮着柔和的灯光,墙上写着一行字:“文明,从每一个细节开始。”
这一夜,赵振国做了个梦。梦里,他走在一条无尽的田埂上,两旁是望不到边的绿色稻浪。每个稻穗上都挂着一张笑脸??有老农的,有孩子的,有返乡青年的,也有曾经反对过他的人。风吹过,笑声如铃。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这只是春天的一个早晨,而前方,还有无数个四季在等待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