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最近在写书,他打算把自己大学学习的那些知识记录下来,怕长时间不用都忘了。
自打生完元宝后他就觉得自己记性不太好,好多事情前脚刚说完,后面就想不起来了。
三姑说这正常,一孕傻三年当初她生完林秋和林穗也这样。
王瑛不想把自己学过的知识都忘记,这些东西虽然眼下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但以后没准能造福天下百姓。
王瑛不擅长古文,就用大白话叙述,先从种子开始写起。
不光详细的写出种子的结构,还配了简易的图片,王瑛用炭笔先在草纸上画出大概模样,然后再誊画在书上,标注了每一处的名称。
画完提笔开始写:小麦种子属于半冬性品种,中早熟,植株幼苗直立,叶片宽大呈披针形……
这是一项大工程,预计得半年才能把农学知识记录完。
一直写到深夜,王瑛才放下笔,揉了揉酸痛的肩膀吹了灯上床休息。
*
翌日一早,天刚亮陈青岩他们仨就被叫醒。
粱伯卿要带他们去府学了。
昨天下午粱安带三人去街上采买了生活用品,洗脸用的木盆,洗澡穿的木屐,猪毛牙刷和擦脸的布巾。
路上粱伯卿一遍遍嘱咐,“到了府学要听夫子的话,与同窗搞好关系,莫要起争执。但是别人欺负你们也是不行的,府学院长是蔡庭均的弟子,我与老蔡是至交好友,真有事咱们也不怕他们。”
“哎。”三人点头答应下来。
“学识上不懂的尽管问,虽然那些老学究的才华不如我,但科举一事比我强那么一点,你们别浪费了这个机会。”
“知道了。”
粱老还是有些不放心,伸手摸了摸青松的发顶道:“府学每旬都有两日休沐日,等休息的时候我让粱安去接你们回家,给你们做好吃的。”
陈青松眼圈微红,贴着师父的手蹭了蹭,陈父去世的时候他才六岁,都快忘记爹长什么模样。
如今在粱老身边,体会到久违的父爱。
第90章
来到府学,陈青岩和陈青松再次被震惊一次。
因为莱州府学比冀州府学还要大。
刚一进门就能看见一块巨大的石刻屏,上面雕刻着孔孟二圣,旁边还有第一任院长题的字,“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字迹刚劲有力,让人看完不觉浑身一震。
绕过石屏后面是一条宽敞的石板路,路的两旁种着修剪整齐的观赏树,恰逢夏季树木郁郁葱葱遮挡出一片阴凉。
这会儿还没到上课的时间,偶尔能看见学子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讨论知识,学习氛围十分浓郁。
因为提前打过招呼,马车直接驶进了府学,熟门熟路的来到院长所在的地方。
府学院长叫方云霄,是个四十出头的男人,个子不高身形微胖,穿着一身藏蓝色的长衫,头戴儒帽,留着短须看起来和蔼可亲。
见到粱伯卿到来,热情的迎了上去,“劳烦粱老还亲自跑一趟。”
粱伯卿难得露出笑容,拍了拍他的胳膊,“顺路过来瞧瞧你,许多年未见了,如今怎么样?”
“还是老样子,这三人就是您说的爱徒了吧。”
三人躬身问好,“见过院长。”
“不必多礼,快进屋坐下慢慢聊。”
屋里已经提前备好了茶水,有一个年轻的学子在旁边伺候,给二人斟茶倒水。
陈青岩他们三人规规矩矩的立在粱伯卿身后,听着二人叙话。
“上次一别还是三年前,听师父说您要去陈大人老家,本来还有些担心,如今一看又收了两个好徒弟。”
粱伯卿摆摆手,“三个榆木疙瘩罢了,还得好好修剪才能成材。”
方院长与陈靖也是旧识自然认得陈青淮,仔细打量片刻道:“青淮都长这么大了,上次见你还是孩童的模样,如今已经长成芝兰玉树的模样,你父亲调任到鄯州可还好?”
“家父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