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刘昌邑和陈青岩进了屋,刚一开门热气便扑了一脸,屋子里升了地龙很是温暖,身上的厚大氅穿不住,两人纷纷摘了帽子脱了披风递给旁边的丫鬟,进屋给老太太请安。
“不孝孙儿拜见祖母,给祖母拜个晚年,愿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快起来我的乖孙孙呦!”老太太伸手拉起刘昌邑搂在怀里稀罕的够呛,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这刘昌邑虽不是老大,但刘家人丁单薄,就这么两根独苗,老太太自然是哪个都稀罕。
坐在旁边的刘夫人道:“这位小公子是?”
陈青岩连忙上前请安,“晚辈陈青岩,是昌邑的妻兄,这次来也是参加会试的。”
“哦,你就是陈青岩啊,我听老爷提过好几次!”
刘老夫人听到陈青岩是刘昌邑的大舅哥免不得仔细打量一番,见他模样俊秀举止得体,便知道昌邑的媳妇肯定也错不了。
“可惜这次来没能带你媳妇过来,祖母给她准备了好多东西呢。”
刘昌邑小声道:“青芸怀了身孕不便奔波,所以就没带过来。”
老太太一听更高兴了,“真好,这丫头是个有福气的!等你回去的时候祖母再给她多带些好东西!”
旁边的大伯母也跟着高兴,添人进口是喜事特别是他们这种人丁单薄的家族。
待了一会儿老太太有些乏了,刘夫人起身道:“这一路奔波你们也辛苦了,快去歇息吧,待会儿老爷回来在叫你们吃饭。”
“好,祖母那我先走了。”
陈青岩也拱手道:“晚辈先告辞了。”
两人出了屋子刘夫人忍不住道:“这孩子真长大了,上次来还贪吃糖块,这回来都成亲快有孩子了。”
“谁说不是呢,我也老了不中用喽,这么一会儿就累的坐不住了。”
刘夫人安慰道:“娘不老,娘还得等着抱重孙呢。”
“昌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他家的孩子我都还没见过。”
不过侄儿过来也好,老太太也能跟着开心好长时间。
第169章
刘府提前给二人安排好了住的地方,陈青岩的卧房和刘昌邑紧挨着,马占东则被安排着跟刘家的下人们住在一起。
进了屋,陈青岩见自己拿的行李已经安置好,插上门准备先去试验田转一圈。
来的这一路上他都没机会进试验田,实在是刘昌邑黏他黏的太紧了,这一路通吃同住。
要不是知道他和青芸情投意合,陈青岩都怀疑这小子是不是有断袖的癖好。
如今终于分开,赶紧去试验田里看看,顺便给阿瑛留张字条。
进来的时候顺手摘了两根胡瓜,新下来的胡瓜口感脆甜的,带着一股清香,直接吃就十分好吃。
桌子上摆着几张字条,都是王瑛这些日子留下的。
陈青岩按照顺序依次看起来,拿起第一张人就愣住了,西北起了战事,武平侯要带兵前去支援了。
西北要打仗了?这么这一路一点风声都没听见!这件事实在太突然了,让他听到后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紧接着第二张字条:“李穆打算让晴儿认林穗做义父,他不信任李家人,看来西北的战事应当是有些吃紧。”
第三张:“这几天一直没收到你的消息,不知你们在路上可还安好,家中一切皆好,你若有空给我留张字条。”
大概隔了两天,王瑛又留了一张字条:“元宝这几日一直念着你,想你想的厉害,何时有空见一面。”
陈青岩心里酸涩的厉害,自己之前从扬州回来的时候,曾答应元宝再也不跟他分开。
结果后来去府学念书,便只能一旬回来一次,如今又来到京都,估摸最少还得两个月才能回去,儿子肯定觉得自己说话不算数。
最后一张字条是这两天留的,“李穆猜测的果然不错,他刚走还没十天,李家人就去侯府闹了,把晴儿接过去小住,我得陪林穗去一趟李家把孩子接回来。”
陈青岩皱眉看完字条,提笔在下面留了几句话。
“我们已经安全到达京都,刚在刘大人家安顿下来了,一切皆好勿要挂念。
西北战事这一路都未听闻,这几日在京中打听一二,若有消息会在试验田留言。
我也十分想念元宝,晚上有空可以带他进来小聚,至于李家的事,侯爷既然将晴儿托付给穗弟,咱们自然要帮忙好好照看着,如果遇上麻烦可去军营询问一二,侯爷应当会提前嘱咐好,你们不要擅自出面。”
陈青岩吹干墨迹看了一遍,又在下面添了一句话,“注意身体,莫要太过劳累,等我会试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