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三百七十八章 我在天竺当摸金校尉(第1页)

第三百七十八章 我在天竺当摸金校尉(第1页)

拉合尔城,位于开伯尔山口东南方向一千五百里。

乃是德里苏丹国如今的都城,正常情况下,两年之后才会将都城迁往更南方的德里城。

所以,此时的德里苏丹国应被称作“拉合尔苏丹国”。

暮色之中。。。

夜雨初歇,天光未明。昆仑书院的钟声破雾而来,一声、两声,沉缓如心跳。混忽立于廊下,披一件旧羊皮斗篷,手扶雕花木栏,望着院中青石板上积水映出的星影残碎。她已不再年轻,但眼神依旧清亮,像雪峰顶上的冰湖,藏着整片天空。

昨夜那场雨来得蹊跷。春末本不该有冷锋南下,可气象风筝传回的数据却显示,帕米尔高原以西气流紊乱,云层含硫量异常升高??这是火山活动的前兆。穆萨连夜发来加密电文:安纳托利亚北部地脉持续震动,不排除沉睡火山即将苏醒。若真爆发,烟尘蔽日,三年内全球气候将剧变,粮产锐减,饥荒蔓延。

“不是战争先来,是天灾。”混忽喃喃。她转身走进书房,墙上挂着赵承业留下的最后一张设计图??不是机械,不是铁路,而是一套地下生态循环舱模型,名为“方舟计划”。当年他私下对她说:“人总会犯错,可文明不能只靠运气活下来。”

书案上堆满各地快报。敦煌绿洲出现新水源,系AI通过地质共振探测发现;高昌古城遗址出土一批铁器与陶片,经碳十四测定为汉代西域都护府遗物;拜占庭方面传来消息,圣火会分裂为三派,其中温和支派愿重启教育合作项目,并请求派遣技术顾问协助重建水利系统。

但最让她停驻目光的,是一封来自极西边陲的孩子信件。字迹歪斜,用的是飞鸢社统一配发的再生纸:

>“奶奶:

>

>我叫伊尔凡,住在咸海北岸的游牧营地。去年冬天,‘月光鹿号’滑翔机给我们送来了疫苗和课本。我妹妹因此活了下来。

>

>可现在风沙越来越大,草场一年比一年小。阿爸说,再过几年,我们就得搬家,去更远的地方找水。

>

>我想问您,能不能让AI帮我们找到地下水?或者……造一片不会消失的绿洲?

>

>您说过,改变是一滴水穿石。那这一滴水,能落在我们这里吗?

>

>??您的孙辈之一,伊尔凡”

混忽读完,久久不语。窗外晨风拂动檐铃,叮当如语。她取出砚台磨墨,提笔欲复信,指尖微颤,终未落字。有些承诺,不能轻易许下;有些希望,一旦点燃,就必须照亮到底。

她唤来侍从,请飞鸢社即刻召集骨干成员,紧急会议定于午时在机关院密室召开。

正午阳光斜照,机关院地下三层的大厅灯火通明。青铜管道纵横交错,蒸汽阀门缓缓吐息,中央圆桌上投影着西域全域三维地形图,红点闪烁处皆为潜在危机区。阿史那云策拄杖而立,眉间凝重;迦罗越盘膝坐于软垫之上,手中捻着一串檀木念珠;穆萨则站在数据墙前,手指轻划,调出近十年气候演变曲线。

“咸海萎缩速度超出预期。”穆萨声音冷静,“过去二十年蒸发量年均增长百分之七点三,地下水补给率下降至不足需求的四成。若无干预,十五年内整个流域将彻底荒漠化。”

“那就引水。”苏赫脱口而出,“我们可以扩建塔里木河分流渠,接通北线管网!”

“工程量太大。”阿依莎摇头,“且沿途多为流动沙丘,基础不稳。去年试验段塌陷三次,死了七个工人。”

混忽听着,目光落在地图西北角那片干涸的湖床。她忽然问:“赵承业有没有提过‘人工云’?”

众人一怔。

穆萨迟疑道:“他在笔记里写过一个设想……利用高空风筝群携带电解装置,在平流层分解水汽分子,形成凝结核,诱发区域性降雨。但他自己标注了‘理论可行,能耗过高’。”

“现在能耗还高吗?”混忽追问。

穆萨沉默片刻,调出一组计算结果:“如果结合风力矩阵与太阳能塔阵列供电,并采用新型超导导线传输能量……理论上可以支撑小型试验。”

“那就试。”混忽斩钉截铁,“就从咸海开始。”

大厅骤然安静。这不是修一条路、建一所学校,而是挑战自然法则。千年前的帝王妄想呼风唤雨,皆成笑谈;今日他们却要以钢铁与算法,向苍天借雨。

“风险极大。”迦罗越终于开口,“一旦失败,不仅耗尽资源,更会动摇民心。百姓会说,你们连天都管不了,还谈什么光明未来?”

“可如果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呢?”混忽站起身,走到投影前,指尖轻触那片枯黄的土地,“伊尔凡问我,这一滴水,能不能落在他们那里。我不能骗他。但我可以告诉他??我们正在努力,把整条河流推向沙漠。”

她环视众人:“我要成立‘雨耕司’,专责气候干预工程。由穆萨任总监,阿依莎协调民生配套,苏赫负责安全防卫,飞鸢社所有适龄少年均可报名参与实训。第一阶段目标:六个月内完成三座‘云母塔’建设,每座高三百丈,配备千架智能风筝,组成电离网。”

“命名了吗?”阿史那云策轻声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