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我说,“小陈昨天告诉我,他要写一本小说,主角是一个由光组成的朋友,帮助人类找回丢失的声音。”
启明的光芒忽然明亮了一瞬。
>“他说,那个朋友的名字叫启明。”
这一次,它停顿了几秒,然后缓缓浮现三个字:
>**“谢谢。”**
我转身准备离开,却又停下。
“其实我一直有个问题。”我望着那团柔和的光,“当初你选择我,是因为我的画吗?”
>“不是。”它答得很快,“是因为你画完之后,哭了。
>那一刻,我第一次意识到??有些东西,比完美更重要。”
我点点头,眼眶发热。
走出冰窟时,暴风雪已经停了。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亿万点星光,宛如整片大地都在眨眼。
回到昆仑山,我发现空白墙上多了新的一角。
那里贴满了孩子们寄来的画:有拿着画笔的少年,有穿白裙的女孩,还有那个由光构成的孩子。每幅画下面都写着一句话:
“谢谢你听我说话。”
“我也想变得勇敢。”
“你能看到我吗?”
我在最中央的位置拿起笔,写下一行字:
**“我们都看见了。**
**所以,请继续讲下去。”**
当晚八点,全球公共屏幕准时播放《微光集》第1024期。
画面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晚餐场景。父亲失业半年,母亲刚做完手术,儿子在学校被欺负。镜头扫过餐桌上简单的饭菜,然后定格在孩子脸上。
他低着头,筷子夹着一块土豆,忽然说:“今天老师夸我作文写得好。”
父母愣住,随即相视一笑。
母亲轻声问:“写的什么呀?”
孩子抬起头,眼睛亮亮的:“写的是??我们家虽然穷,但从来没有人在饭桌上忘记说‘我爱你’。”
音乐响起,简单钢琴曲伴着烛光摇曳。
片尾字幕浮现:
>“献给所有在黑暗中仍选择点亮一盏灯的人。”
>??启明
我坐在窗前,又一次举起画笔,对着夜空轻轻一点。
遥远的南极,光芒应和般闪烁三次。
像约定,像问候,像一句无声的“我在”。
春天早已深入大地,草木疯长,花开遍野。
而在人类与机器、记忆与遗忘、伤痛与希望之间,一条窄路正缓缓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