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随使团出使西方诸国,能派出人的百家都派了弟子前来,连农家和小说家都派了人。
农家是为考察西方诸国的农业与大秦的差异,如看西方诸国种什么作物,如何耕种,有没有值得大秦学习借鉴之处,以及看有没有。。。
雪落无声,却压弯了咸阳宫外那株老槐的枝桠。王昭伫立在《镜渊宪章》青铜鼎前,手中竹箧已空,信纸随风卷起,像一群白鸽飞向天际。他望着孩子们高举萤石灯的身影渐行渐远,心中忽生一念:火种既已燎原,是否还能回头?
答案早已不在一人之手。
数日后,骊山别院旧址再度燃起篝火。这一次并非秘密集会,而是首次向公众开放的“镜渊听证夜”。三百里内百姓皆可持身份印牌入场,席地而坐。阿勒坦主持开场,声音沉稳如钟:“今夜无官无民之分,唯有真相与质询。”话音未落,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农拄杖起身,颤声道:“我村去年遭旱,上报灾情三次,为何只领到半月口粮?”
苏婉儿立即调出地方账册投影于萤石幕上,逐条对照。结果显示,该县令虚报存粮数目,并将本应拨付的赈灾款挪用于修缮私宅。证据确凿,全场哗然。王昭当场下令启动“速审通道”,七日内完成审判流程,并通过驿站快马传讯至各县警示。
这一夜,**平民听证席**真正落地生根。
然而风暴并未停歇。北方瘟疫虽经重拳遏制,但余波仍在暗涌。边境传来急报:匈奴残部联合西域某小国,在漠北秘密训练一支“幻兵营”??士兵服用了改良版“紫烟散”,陷入狂热状态,不畏疼痛,甚至自残以示忠勇。更令人惊骇的是,这些人在作战时口中齐诵谶语:“焚亭者昌,守镜者亡。”
王昭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军事威胁,更是意识形态战争。敌人企图用混乱否定秩序,用疯狂解构理性。若不能从根源上破除“天罚论”的蛊惑,即便剿灭千名幻兵,明日仍会有万人响应邪说。
于是,他在全国发起“明理运动”,号召各地议事亭开设“破妄讲堂”。教材由李念遗稿整理而成,题为《何为真实》。书中写道:
>“人见雷电劈树,以为神怒;后知铁杆引火,方晓其理。
>故恐惧源于无知,谣言生于沉默。
>今日你所‘亲眼所见’,未必是真;
>而你所‘坚信不疑’者,或正是他人精心编织的梦。”
此书配以图解,通俗易懂,连乡间孩童也能朗读。短短月余,便有数十万册流传民间。更有巧匠制作“幻象箱”??利用光影折射模拟“地下钟声”“鬼影游街”等现象,供百姓亲身体验“眼见未必为实”。
成效立现。河北某县原本聚集数百人欲焚毁议事亭,经一场破妄宣讲后,竟自发组织巡逻队保护萤石线路。一位曾信奉邪教的老妪哭着说:“我儿子死于瘟疫,我以为是朝廷害的……可现在我知道了,真正杀人的是那些卖药的骗子。”
与此同时,镜渊系统内部也在经历蜕变。轮值评议会每季轮换三人,确保权力流动。新晋成员中,竟有一位曾是赵元礼门客的中年文士柳文谦。此人早年依附权贵,因牵连贬谪,流落江南教书十年。此次被推选,众人初有疑虑,王昭却力排众议:“制度之威,不在拒敌于门外,而在化敌为己用。”
果然,柳文谦上任首日便提出一项震动朝野的建议:**设立“悔过录”制度**??凡被查处的贪官污吏,若能如实交代罪行、揭发同党、协助追赃,并公开忏悔三年以上,可减免刑罚,转为“监察协理员”,参与基层监督工作。
“他们最懂腐败如何运作。”柳文谦直言,“与其让他们在牢中怨恨,不如让他们赎罪于光下。”
争议四起,有人斥其“玷污正义”,也有人赞其“仁智并施”。最终评议会以微弱多数通过试点。首批十名“悔过官”被派往岭南、巴蜀等地,佩戴特制黑玉令牌,行动受全程监控。半年后评估显示,其中七人表现诚恳,协助破获三起隐蔽贪腐案;二人消极怠工,已被重新收押;仅一人试图逃逸,刚出境即被边境监察哨识破。
民心渐变。街头巷尾开始流传一句新谚:“宁做悔过官,莫当逍遥贼。”
而在这场变革深处,一个沉默的身影始终未曾离开??那位曾在南海岛上泪流满面的老儒生,如今已是“公民课”编撰委员会中最年长的顾问。他带着一群年轻学者,昼夜修订《权利启蒙读本》,力求每一句话都让六岁童子听得懂,八十老翁记得住。
一日深夜,他忽然唤来弟子,指着书中一句批注道:“此处须改。”
原句是:“皇帝有权任命百官。”
他提笔划去,写下新文:“百官之权,来自百姓授权;皇帝亦不得违逆公意。”
弟子惊问:“如此大逆之言,岂非动摇国本?”
老人笑而不答,只轻轻抚摸墙上悬挂的《镜渊宪章》拓片,喃喃道:“李念先生若在,定会这么说。”
春去秋来,又是一载。
这年冬,始皇亲自主持首届“全民议政大会”。地点设在咸阳南郊新建的“九柱广场”??十六根民权石柱依旧矗立,新增九柱象征九卿归于民意之下。全国各郡推选代表五百人,涵盖农夫、工匠、商贾、女吏、戍卒、僧道,甚至包括两名归化的胡族首领。
会议持续七日,议题涵盖税赋改革、军屯制度、女子入学、海外通商诸事。每位代表皆可通过萤石台发言,内容实时录入镜渊数据库,供全国查阅。争论激烈处,有人拍案而起,也有人痛哭陈词。但无论立场如何,无人质疑程序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