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连夜进场。破开混凝土封层后,一台老旧服务器赫然矗立在潮湿空间中,电源竟仍微微闪烁。
数据恢复工作持续四十八小时。当第一段录音播放时,整个团队泪流满面。
那是1995年的春天,清漪躲在宿舍床底,用微型录音机录下的对话:
>“妈,我真的没事!我只是不想嫁给那个干部子弟!”
>“你懂什么!人家答应保你进出版社,这机会多少人抢不到!”
>“可我不想靠婚姻换前途!”
>“你就是有病!明天我就带你去安定医院!”
另一段,是某位大学讲师被捕前夜的独白:
>“他们说我的课煽动女学生反抗家庭,可我只是讲了波伏娃的一句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造就的。’难道真理也有罪?”
还有无数名字,从未出现在任何档案中:
李文秀,22岁,因拒绝彩礼制度被诊断为“家庭关系妄想症”;
赵美兰,35岁,创办乡村女子书屋,被举报“传播危险思想”;
韩雪,17岁,高考志愿填报社会学,父母报警称其“受邪教影响”……
每一句呐喊,都被时代吞没。
如今,它们穿越时空,终于重见天日。
沈安然将这批资料命名为《沉默之声》,全网公开。
每一则音频附带二维码,扫码即可听到原声。
评论区渐渐被一句话填满:
“我听见你了。”
一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精神卫生权益保障法(修正案)》,明确规定:禁止以思想偏差、行为异常为由实施非自愿治疗;设立独立监察委员会,监督心理干预机构运作;对历史遗留案件启动国家赔偿程序。
归途园更名为“清漪纪念馆”,名字墙永久保留,并新增一座雕塑:一位女性高举火炬,身旁站着一个男孩,仰头望着光。
开馆当日,阳光万里。
沈安然站在台阶上,望着前来参观的人群。孩子们指着名字墙问:“这些人是谁?”
父母回答:“她们是英雄。”
手机轻轻震动。
傅砚深发来一张照片:E-07??不,傅砚川,正坐在书桌前读书,窗外春光明媚。
配文:
>“他说,想学法律。
>他要为那些还不能说话的人,争取开口的权利。”
她微笑,回复:
>“欢迎加入。”
风吹过,带来远处孩童的笑声。
仿佛时光终于松开了扼住喉咙的手,允许这个世界,听见真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