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大秦镇天司 > 第856章 裂风卫城(第1页)

第856章 裂风卫城(第1页)

“开蒙堂”已扩大了三倍。

窗明几净,朗朗书声不绝于耳。

除了教授秦字和算学基础,更有几名学识渊博的老儒被请来,系统性地教导礼仪、律法以及粗浅的兵法与锻造知识。

在学堂一角另设静室,典。。。

秦砚写至深夜,墨尽灯残。他搁下笔,揉了揉酸痛的右腕,那道自幼年刻书留下的旧伤又在隐隐作痛。窗外,书院已沉入寂静,唯有远处山涧流水声如低语不息。他起身推开窗,晨雾尚未散去,石碑上的名字在微光中若隐若现,仿佛被夜露浸润过的心事。

他低头看着刚写完的三页稿纸,字迹工整却锋利如刀:

“制度非天定,乃人立。若法只为权贵所用,则其名虽正,实为枷锁;若律不护弱小,则其音虽宏,不过鼓噪。真正的制度,应生于民间之痛,成于众人之议,行于监督之中,止于公正之界。”

他又添了一句:

“我们曾以血证错,今当以智建对。”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踏碎了清晨的宁静。门被轻轻叩响。

“先生。”是苏璃的声音,低而稳,却透着一丝异样。

秦砚披衣开门。苏璃拄杖立于廊下,白发在风中轻扬,脸色比往日更显凝重。她手中握着一封火漆封缄的密信,边角焦黑,似经烈火焚烧后抢救而出。

“哪来的?”秦砚问。

“昨夜子时,一名少年从岭南千里奔来,半途遭伏击,身中七箭,临死前将此信塞进一口枯井,托守井老妪转交影拓局。老妪不敢久留,连夜派人送往书院。”苏璃顿了顿,“送信人说,那孩子最后的手势是??‘灯未灭’。”

秦砚接过信,指尖触到火漆尚有余温,心头一震。他知道这是“第九盏灯”系统的暗语:凡持此令者,皆为守心者最核心的传讯员,身份绝不外泄,生死不明。

他拆开封口,展开内页,纸上只有一行血书小字:

**“南陵府三百孩童集体失踪,疑与新设‘正音塾’有关。林晚晴潜入调查,已逾七日无音讯。”**

落款是一个简笔画的小花,花瓣残缺一角??那是他们约定的危机标记。

秦砚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林晚晴是他最早的学生之一,也是《守心录》最初的抄录者。她曾在狱中被剜去半舌,却仍能以气音发声,教孩子们背诵“百姓十问”。三年前她在荆州案后失踪,所有人都以为她死了,直到某夜,一封用头发绣在布巾上的情报出现在秦砚案头,上面写着:“我还活着,我在地下行走。”

如今,她再次陷入险境。

“你打算去吗?”苏璃低声问。

“必须去。”秦砚转身取出行囊,将《制度篇》手稿卷起,塞入夹层。“但不能走官道。南陵已设关卡,专查携带书籍、符文、铜牌之人。昨日有位郎中断指明志,仍被以‘形迹可疑’押走。”

苏璃点头:“我让拾音团派十名聋哑少年随你同行。他们听不见盘查,也不会因恐惧失言。且如今各地‘正音塾’排斥手语,视其为‘乱码邪术’,反成了最安全的传讯方式。”

秦砚抬眼:“你信得过他们?”

“他们是小满的同窗。”苏璃声音微颤,“那孩子死后,他们发誓不再沉默。哪怕永远说不出声,也要用手把真相送到天涯海角。”

两人正说话间,院外传来轻微响动。十余名少年自雾中走来,皆着粗布短衣,胸前无牌,双手却戴着特制皮套??掌心嵌有银丝,可借摩擦发出细微电流,用于夜间摩尔斯码联络。为首少女双目失明,眉心一点朱砂,正是拾音团现任首领“听萤”,传说她能通过风向与脚步判断百步内敌情。

秦砚望着这群孩子,忽然觉得胸口发闷。他曾发誓不再带年轻人涉险,可现实一次次撕碎他的誓言。

“你们知道这一路可能死吗?”他问。

少女仰起脸,嘴角微扬:“我们早就是死过的人了。小满死了,阿牛死了,李氏女也死了。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让他们的话继续走。”

秦砚无言,只将一枚新刻的铜牌放入她手中。背面写着两个字:**听萤**。

三日后,一行人伪装成流民队伍,沿江南水网南下。途经三省边界,处处可见“正音塾”高墙耸立,门前石狮口中塞满撕碎的私塾课本。塾内孩童每日须背诵《顺民训》百遍,若有差错,便罚跪铁钉板,称“磨其傲骨”。更有甚者,将《守心录》残页浸油点燃,逼学生吞烟,谓之“清心洗脑”。

他们在一处废弃盐场歇脚时,遇上了接头人??一位曾在刑部档案库共事的老吏,如今化名“老账”,专司收集官府销毁的密档。

老账递来一份残卷,是南陵府上报户部的《童丁调拨文书》副本。表面看,是为修筑皇陵征召十五岁以下劳力,实则注明:“择聪慧者入‘音净房’,施药改声,塑其神志,以成新式礼乐童子军。”

“音净房?”秦砚皱眉。

老账压低声音:“据逃出的杂役说,那地方地下三层,全用铜壁包裹,隔绝外音。进去的孩子要接受‘九日静默’,期间滴水不进,只听一种特殊频率的钟鸣。据说九日后,旧记忆尽失,唯余对‘圣谕’的本能服从。林晚晴最后一次传出消息,便是混入运送药材的车队,目标直指‘音净房’所需的一种西域迷心草??名为‘忘忧蓝’,实为致幻剧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