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陵矿场,数千矿工集体罢工,举起火把,唱起百年前被禁的《挽歌》。
共忆场,彻底重构。
苏清璃在井底昏迷了三天。
醒来时,她已躺在南岭桃林,身边站着阿芜和沈老。
“井……怎么样了?”她虚弱地问。
“消失了。”阿芜说,“但共忆场还在,而且……变得更干净了。就像淤塞的河终于通了。”
沈老递来一卷竹简:“这是井塌前最后流出的东西。”
她展开一看,竟是完整的《永宁诏》原件,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罪在朕躬,不延子孙。后世若有良臣,当重启共忆,昭雪忠魂。”**
署名:**永宁帝**。
她怔住。原来,连那位开国暴君,也在最后一刻悔悟了。
一个月后,新朝廷成立。
皇帝退位,由三公联席执政,宣布废除“忆匠监”,设立“真相院”,由苏清璃任首任院长。
她没有接受。
“我不是掌权者。”她说,“我只是守忆人。”
她在归名碑旁建了一座小屋,每日整理民间送来的记忆碎片,将它们一一录入新版《补缺录》。
某夜,她正伏案书写,忽觉一阵风拂过。
抬头望去,窗外桃树下站着一个模糊身影,独眼,披风猎猎。
她心跳骤停。
“是你?”
身影未答,只是抬起手,指向北方极地。
她追出门外,人已不见,唯有一片黑花花瓣飘落案前,花瓣背面,墨迹浮现:
>**“第九愿晶未灭,它在等下一个名字。”**
>**“记住,不是我在找你。”**
>**“是那些从未被记住的人,在找你。”**
她久久凝视那行字,终于提笔,在《补缺录》扉页写下新序:
>**“此书无终章。”**
>**“因为记忆,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