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九年,下半年。
由于接受了李可的建议,因此,朱元璋也是紧密地开始筹备这北伐之事。
而云南这边,上半年,冯胜已经打得差不多,因此,到了下半年,冯胜也是被召回了朝廷,与此同时,蓝玉这边,。。。
正月十五,元宵未至,京城已处处悬灯。但这一年的花灯少了往昔的喜庆,多了一种肃穆之气??许多人家门前挂的不是彩绸宫灯,而是用红纸糊成的“问政灯笼”,上面写着百姓最关切的三件事:一曰粮价,二曰徭役,三曰官清不清。
陆明远站在监察院高阁之上,手中捧着一碗冷透的汤圆。他没吃,只是看着窗外那片连绵不绝的灯火,像无数只睁着的眼睛,在暗夜里无声地发问。
昨夜,天听阁传来密报:塞外有一支轻骑小队,伪装成商旅穿越辽东边境,携带一封以蜂蜡封口的信件,目的地直指江南某书院山长。经破译,内容仅有八字:“风起于青萍之末,火藏于寒灰之中。”
这不是普通的联络信号,而是一道指令??催动潜伏者行动。
陆明远知道,赵承业终于要动手了。不是兵变,不是刺杀,而是更致命的一击:在人心最松懈之时,点燃一场“合法”的反扑。
次日清晨,大理寺突然接到一桩奇案:一名自称前户部主事的中年男子,携厚厚一摞账册登堂自首,声称自己十年前参与过“影吏清源”行动中的冤案构陷,愿以余生赎罪。他说,当年所谓贪腐证据,实为陆明远授意伪造,目的只为清除异己、树立权威;更有数十名无辜小吏,因莫须有之罪被罢黜流放,家破人亡。
此言一出,朝野哗然。
更令人震惊的是,此人所呈账册,格式与户部存档完全一致,连用印位置、墨色深浅都无差错。更有几份批红笔迹,竟与陆明远亲笔极为相似。御史台当即要求暂停其一切职权,待查实后再行定夺。
建文帝召见陆明远时,脸色凝重如铁。
“你可认得此人?”皇帝问。
“认得。”陆明远平静道,“他是原山西按察司经历司录事,姓周名维安。五年前因虚报修堤银两三千两,被‘民察协理’举报查实,革职为民。他曾当众咒我‘断子绝孙’。”
“那这些账册呢?”
“假的。”陆明远取出随身携带的机巧台账比对仪,轻轻一按机关,铜轮转动,数道光线投射而出,将账册纸张纹理、墨迹渗透深度逐一分析。“真正的户部文书用的是江西贡纸,纤维细密,吸墨均匀;而这批纸产自福建民间作坊,粗松易裂。再看印章??我们用的是特制朱砂油泥,遇热微融,留存三年不褪;这上面的印痕却是普通印泥,边缘晕染,最多存留半年。”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最重要的是,他们漏了一个细节??‘影吏清源’初期所有涉案卷宗,均需加盖‘监察复核’暗记,形如一枚极小的梅花印,肉眼难辨,唯有用紫晶镜才能看见。这批账册,一个都没有。”
建文帝缓缓点头,却仍皱眉:“可百姓不信这些机关术。他们只听得进故事,不看得懂证据。”
“那就让他们亲眼看见真相。”陆明远道,“请陛下准许我开‘镜堂听审’。”
所谓“镜堂听审”,是陆明远去年提议设立的一项制度创新。利用水银玻璃镜与光学折射原理,将关键物证放大投影于白幕之上,供百官与特邀士绅共同观看。同时允许被告、原告双方当庭辩驳,过程全程记录,抄送各地问政台公示。
三日后,镜堂开启。
大殿中央架起三面巨镜,一面照账册纸纹,一面显印泥成分,一面展暗记缺失。技术人员现场演示如何用紫晶镜扫描原始档案,当场找出十七份真正原件上的梅花印。而那所谓的“悔过书”,也被发现系用旧纸新写,墨迹浮于表面,且书写时手腕颤抖,明显模仿他人笔迹。
周维安起初强辩,直至陆明远命人带上来一位老驿丞??正是当年负责押送这批“原始卷宗”回京归档之人。老人颤巍巍作证:那批文件早在七年前一场大火中焚毁,仅余残片,如今存放于内阁防火铁柜之内。
随即,内务府开启铁柜,果然取出焦黑残页若干,经比对,确为真品遗骸。
周维安当场瘫倒,招供一切:他是“孝义盟”外围成员,受赵婉儿亲自接见,许以千金、为其子谋得举人功名,才答应出演这场“忠臣泣血”的戏码。
“她说……只要我能掀起波澜,让更多人怀疑你们的正义,便是为天下读书人讨还公道。”周维安哭喊着,“她说,清浊本无界,胜者书春秋!”
满堂寂静。
陆明远立于阶前,望着这个曾因贪污被革职、如今又为谎言卖命的男人,心中并无快意,唯有一丝悲凉。
“你说得对,”他忽然开口,“清浊之间,的确模糊。一个收鸡蛋的县令该不该罢官?一个漏登户籍的文书是否罪无可赦?这些问题,本就没有一刀切的答案。”
众人侧目。
“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整个制度。”他声音渐扬,“正如不能因为医者偶尔误诊,就烧掉所有药典;不能因为匠人一时失手,就砸碎所有规矩。我们要做的,不是推翻它,而是修补它,让它更精准、更公正、更有温度。”
他转身指向镜中那一行行被放大的字迹:“今天,我们用机关术揭穿谎言,明天,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技术,帮一个真正蒙冤的人洗清罪名。科技本身无情,可执掌它的人,必须有心。”
建文帝起身,环视群臣:“此案到此为止。周维安依律治罪,但念其供述属实,减等发配琼州劳役三年。另诏令全国,凡今后涉及监察重大争议案件,一律启用‘镜堂听审’,务使黑白分明,民心可鉴。”
退朝之后,陆明远并未回府,而是径直前往西城一处僻静茶馆。
这是他与“天网”情报网的秘密接头点。掌柜是个聋哑老人,只会端茶倒水,但从不说话。陆明远坐下,将一枚铜钱反扣在桌角??这是约定的信号。
片刻后,一名挑粪工模样的汉子走进来,放下担子,掏出一张折叠极小的纸条,塞进茶壶底座暗格。
陆明远不动声色,饮尽杯中茶,悄然取走纸条。
回到马车,他展开一看,心头猛然一震:
>赵婉儿现身太原,借“祭英会”之名召集‘孝义盟’骨干,拟于二月初八发动“清议风暴”。计划分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