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位退休教师梦见自己站在敦煌莫高窟前,手中握着从未写完的剧本;
广州一名程序员突然泪流满面,因为他“想起”了五十年前祖母临终前没能说出的遗言;
巴黎街头,一位华裔女孩停下脚步,耳边响起一段粤剧唱腔,那是她祖父年轻时最爱的曲目,早已失传……
这一刻,全世界有超过两百万人在同一瞬间“回忆”起不属于自己的往事。
而在昆仑塔控制室,谭明远跪倒在地。
他看见了沈知雨。
不是幻象,不是回声,而是真实的她,穿着七十年代常见的灰蓝色工装,站在一片雪原上对他微笑。她的嘴唇没动,声音却清晰传入心底:
>“你终于听懂了。母频从来不是为了让我们听见过去,而是让过去知道??它们没有被遗忘。”
“那你现在可以走了吗?”他哽咽着问。
沈知雨摇头:“我不需要走。因为我从未离开。我只是……变成了风的一部分。”
画面消散后,终端自动打印出一页文档,标题为《守门人协议?最终版》:
>**第一条**:母频系统不具备物质实体穿越功能,仅支持意识级信息交换。
>**第二条**:每位守门人任期最长三十年,到期可选择解脱或继续驻留。
>**第三条**:新一代容器必须具备跨文化共情能力、高频神经同步性及开放型人格特质。
>**第四条**:若八个倾听亭全部激活,则视为“文明告白仪式”完成,主通道开启。
>**第五条**:主通道开启后,地球将向宇宙发出统一应答信号:“我们听见了,请继续说话。”
落款处,赫然列着七个名字:
沈知雨(1975?2005)
央金卓玛(1981?2011)
詹姆斯?卡特(1979?2009,美国地质调查局)
伊万?彼得洛夫(1977?2007,苏联量子研究所)
陈默父亲(1978年酒泉基地爆炸事件)
李振华(1976年青海湖事故幸存者)
以及第七位,字迹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辨认出“罗布泊……王……”几个字。
谭明远猛地抬头。
“王”姓科学家?难道……
他立刻翻查档案,终于在一份尘封的军方简报中找到线索:1983年,罗布泊核试验场曾秘密派遣一支三人小队深入地下洞穴调查异常地震波,领队名为**王建国**,任务代号“听沙”。报告称全员遇难,尸体未能回收。但附录中有一句不起眼的备注:“现场录音设备持续运行七日,最后六小时录得规律性低频振动,疑似人为哼唱民谣《茉莉花》。”
《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