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贫道要考大学 > 第183章 凭什么她敢我不敢(第2页)

第183章 凭什么她敢我不敢(第2页)

>【“年度百声集”投稿量突破五千条】

>当前热门留言TOP3:

>1。“妈,我不是懒,我是真的好累。”(投稿人:贵州初三学生李涛)

>2。“爸爸,你打我的时候,我也在想你怎么才能开心一点。”(甘肃留守女童张小月)

>3。“未来的我,请别忘了今天鼓起勇气录下这句话的你。”(匿名)

陈拾安一条条听着,手指在键盘上停顿良久,最终点开回复功能,给第三条留言回了一个表情??一朵缓慢绽放的蒲公英。

夜更深了。他起身想去厨房热碗汤,刚走到门口,听见院外传来脚步声。石头披着棉袄站在雪地里,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

“师父,我妈让我给你熬了鸡汤。”他说,声音很轻,“她说……谢谢你一直没放弃石头。”

陈拾安怔住。这是林嫂第一次主动提及儿子的名字。

他接过保温桶,触手温热,像捧着一颗跳动的心脏。“替我谢谢你妈妈。”他说。

石头点点头,转身要走,却又停下:“师父,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你说。”

“如果有一天,我不画画了,你还愿意听我说话吗?”

雪花静静落在男孩肩头。陈拾安蹲下来,与他平视:“石头,画画是你的一种语言,但你的声音本身就有价值。哪怕你一辈子都不再碰画笔,只要你开口,我就一定会听。”

男孩的眼眶红了。他没哭,只是用力点了点头,然后跑进了夜色里。

回到屋里,陈拾安打开保温桶,香气扑鼻。他盛了一碗,坐在桌前慢慢喝着,目光落在墙角那台老式录音机上。忽然,它发出一声轻微的“咔哒”声,像是内部弹簧松动,又像某种回应。

他走过去,轻轻抚过机身斑驳的漆面。这台机器曾录下无数沉默者的低语,也曾播放过师父临终前的最后一段话:“拾安啊,世人总以为道在高山古刹,殊不知,真正的修行,是在别人不敢听的地方,坚持去听。”

他取出U盘,将今日所有应急记录备份上传。随后登录公安部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提交了一份名为《基于AI语音识别的未成年人高危行为早期预警模型构建建议》的技术提案。附件中详细列出了“夜语亭”运行一年来的数据分析结果、干预成功率曲线、以及由林晓雨等首批志愿者提供的“幸存者语料库”。

凌晨两点,邮箱回信抵达:

>尊敬的陈老师:

>您的提案已被列为“2025校园安全数字化工程”重点参考文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将于正月初八召开线上研讨会,邀请您作为主讲嘉宾分享经验。

>另,全国妇联拟联合发起“倾听一百城”公益行动,首批试点涵盖100所流动儿童集中学校,希望“青囊云”能提供技术支持。

他看完,没有立即回复,而是打开窗户。寒风灌入,吹散了屋内的暖意,却让他头脑清明。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自动变好。它只是在某些人不肯闭嘴、不肯闭耳、不肯闭心的时候,悄悄松动了一丝缝隙。

第二天清晨,村里小学的广播响了起来。

是小梅的声音,带着些许紧张,但异常清晰: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二班的小梅。今天我要录的留言是??‘妈妈,我知道你嫌我胖,可我还是想吃你包的韭菜饺子。你不回来过年,我自己学会了剁馅,虽然切得不好看,但我真的很想你。’”

广播结束后,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掌声。班主任红着眼圈走上讲台:“同学们,谁还想说?今天不限时。”

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与此同时,远在成都的精神卫生中心病房里,林晓雨正戴着耳机,参与“少年声库”的首次远程培训。讲师是北京一位资深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课程主题为《如何避免共情耗竭》。

当讲到“帮助他人前,先确认自己的情绪容器是否满溢”时,她举手提问:

>“老师,如果我的容器早就碎过一次,但现在有人正往下掉,我能不能先跳下去接住他,再想办法爬上来?”

全场沉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