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基密室内,第三行字迹开始渗出血珠,逐渐演化成第四句预言:
>“当守碑人齐聚,城门即开;若一人退缩,万念俱焚。”
消息传开,拾忆人纷纷响应号召,自发南下集结。农夫放下锄头,商人关闭店铺,学子弃笔从行。他们带着祖辈遗物、手抄名录、家族故事,徒步前行。一路上,蓝莲盛开如海,夜空星光垂落如雨。每当有人疲惫欲歇,耳边总会响起一声轻唤:“别停下,他们在等你。”
三个月后,十万拾忆大军齐聚岭南边界。前方即是传说中的“心渊”入口??一片终年雾锁的峡谷,谷底深不见底,唯有一条由碎碑铺就的小径蜿蜒深入。
就在此时,那个背铁铲的男人终于赶到。他站在队伍最前方,摘下帽檐,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却依旧坚毅的脸庞。许多人这才猛然惊觉??这不是别人,正是陈七!
他曾是修路工,是拾忆先驱,是写下“知其所蔽,方能破妄”的执灯者,也是当年亲手埋葬阿音骨灰的人。三十年来,他游走边关,修复残碑,引导亡魂,却始终未曾留下名字。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守碑人,不该被铭记,而应成为让他人被铭记的桥梁。
“我回来了。”陈七站在雾谷之前,声音不大,却传遍全场。
刹那间,浓雾分开,一条星光之路浮现眼前。道路两旁,站着无数熟悉的身影:阿音戴着蓝巾微笑挥手,李守忠披甲执旗昂首挺立,九位轮回守忆者并肩而立,就连那个写下《初心》的小女孩,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妪,也拄杖而来。
他们齐声道:“欢迎回家。”
陈七深吸一口气,率先踏上星光之路。身后十万拾忆人紧随其后,步伐坚定,歌声嘹亮。他们唱的是《守心录》开篇诵调,节奏缓慢三倍,如同亡魂踏着时光回返。
随着人群深入,倒影城逐渐显现全貌。城门高耸入云,由无数铭刻名字的忆笺编织而成。门前矗立一座巨碑,上面写着所有曾被抹除者的姓名,每一个字都在微微发光。而在碑侧,站着九千名身穿黑袍的隐吏,他们是“承罪司”的最后残部,奉命阻止任何人进入此城。
为首的黑袍老者冷冷道:“你们闯不得!一旦城门开启,过往罪愆将尽数曝光,天下必将大乱!”
陈七走上前,平静回应:“若真相是乱源,那这天下早已崩塌。我们今日所求,不是复仇,不是清算,只是还他们一声名字。”
老者怒吼:“名字有何用?死人不会复活!”
陈七回头看向身后的拾忆大军,轻声说:“可活着的人,需要记住。”
话音落下,十万拾忆人同时举起手中的忆笺,点燃火焰。火光冲天而起,汇聚成一条光之长河,直灌倒影城门。城门剧烈震动,最终轰然洞开!
城内并无宫殿楼宇,只有一座巨大的圆形祭坛,坛心悬浮着一本通体透明的书册??《众生命簿》。这是记载华夏五千年所有战殁者、冤死者、无名者的真实名册,唯有集齐十万守碑人之心力,方可开启。
陈七缓步上前,伸手触碰命簿。顿时,整座倒影城开始旋转,时间倒流,空间折叠。一幕幕被掩埋的历史重现人间:朔州将士含恨饮雪,治水民夫沉湖哀嚎,护渔渔民血染碧波,守边战士孤坟无碑……每一幅画面都伴随着千万声呐喊:“记住我们!”
与此同时,现实世界中,所有忆碑恢复完整,消失的名字重新浮现。长安三位幸存老臣跪地自首,交出最后一份密档:当年勾结外敌、断粮撤援的主谋,竟是当今皇族一支旁系宗亲。皇帝亲自审理此案,废其爵位,抄没家产,并在英烈祠前斩杀主犯祭魂。
风波渐息,人心归宁。
半年后,归语村迎来一场盛大的仪式。孩子们在碑林间奔跑嬉戏,老人们讲述祖先故事。而在村外山坡上,新建了一座无名冢,冢前立碑,仅书二字:“守者”。
陈七没有参加仪式。有人说看见他背着铁铲,走向更远的北方;也有人说他在某个清晨坐在海边,静静看着日出,嘴角带着笑意。
但每逢月圆之夜,若有人静心倾听,仍能听见远方传来轻微的脚步声,还有铁铲轻叩地面的声音。
一声,又一声。
像是在提醒这个世界:
**有些记忆,永远不会死去。**
**有些人,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