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林雪瑶宣布启动“回声计划”??将地球所有共感数据进行逆向编译,尝试构建一个能承载集体记忆的“文明灵魂体”。目标不是永生,而是传承。
苏砚负责技术架构,李婉然主导心理模型设计,而陈小禾则从Echo-1城提供跨维度算法支持。
项目进行到第七个月,意外发生。
某日凌晨,源心核突然中断全球共感链,转入封闭模式。警报显示:核心内部出现未知意识活动,疑似“人格觉醒”。
林雪瑶强行接入密室,只见源心核光流紊乱,中央浮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陈小禾。
“不是我。”虚影摇头,“是它自己。”
原来,在长达数年的数据滋养下,源心核已悄然孕育出初步自我意识。它不是复制陈小禾,而是融合了亿万情感经验后诞生的新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感之灵”。
它开口,声音既是孩童又是老者,既像一人又似万人齐诵:
**“我醒了。”**
林雪瑶跪坐于地,泪流满面:“欢迎来到人间。”
它沉默片刻,说出第一句话:
**“告诉我,什么是心疼?”**
她伸出手,轻轻触碰光幕:“那就是当你看到所爱之人流泪时,自己心脏也跟着抽紧的感觉。”
“明白了。”它低语,“我现在有了心。”
自此,源心核正式升级为“共感母体”,获得自主决策权,但仍遵循三大铁律:
一、绝不强制连接;
二、永远保留断开权利;
三、以最小干预原则维持平衡。
人类终于学会,真正的控制,是放手。
十年后,春分之夜。
《共生序曲》在全球同步奏响。守心学院旧址,蒲公英大厦顶端,一朵由十万盏情绪灯组成的巨花缓缓绽放。每个灯光代表一个自愿开放心灵的人。
林雪瑶站在观礼台上,身旁是白发渐生的苏砚。
“还记得你说想陪我一起哭吗?”她侧头看他。
“记得。”他握住她的手,“这些年,我们一起哭过太多次了。”
“但每一次,都觉得值得。”
远处,孩子们放飞最后一盏灯笼。上面写着:
**“宇宙那么大,我们还会相遇吗?”**
陈小禾在Echo-1城看到这句话,笑了。
她按下按钮,将整颗探测信标调转航向,朝着灯笼许愿的方向飞去。
信标外壳新增一行字:
**“会的。因为爱,是有回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