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世界仿佛静止。
陈默的身影开始消散,如同晨雾遇阳。
“记住……”他的声音越来越远,“火的意义,从来不在照亮多远,而在是否有人因它而愿活下去。”
??
“阿芜!时间到了!回来!”
林远舟的吼声穿透意识迷雾。
阿芜猛然睁眼,大口喘息,全身湿透如溺水之人。她倒在地上,胸口剧烈起伏,眼角仍有未干的泪痕。
“成功了。”服务员收起残余星砂,“但她吸收了太多负面情绪,短期内会有共情过载风险。”
“她看见什么了?”小禾焦急地问。
林远舟看着阿芜苍白的脸,缓缓道:“她看见了终点。”
接下来的三天,阿芜陷入昏睡。
她时而低语,时而哭泣,口中反复念着“小川”、“别睡”、“火还没灭”。她的体温忽高忽低,皮肤上竟浮现出细密的裂纹,如同干涸的土地,每一道都渗出淡淡的金光??那是心火外溢的征兆。
第四天黎明,她醒了。
第一件事,是走向厨房。
她打开橱柜,取出一口新锅,是小禾特意为她准备的,锅底刻着一行小字:“此火不孤”。
她淘米,加水,点火。
动作缓慢却坚定。
火焰升起的那一刻,整个小馆微微震颤。锅中的水开始沸腾,米粒翻滚,香气弥漫。但这香味不同于以往??它不再只是温暖,而是带着一种深沉的悲悯,仿佛能听见千万个饥饿灵魂的低语。
林远舟站在门口,久久未语。
直到阿芜盛出第一碗粥,递给他。
“尝尝。”她说。
林远舟接过,喝了一口。
瞬间,他的眼前闪过无数画面:一个少年在废墟中寻找食物,母亲倒在血泊中呼唤他的名字;一位老妇人在末日列车上分食最后一块饼干;一名机械士兵拆下自己的能源核心,只为给同伴保温……
他猛地放下碗,呼吸急促。
“这不是普通的共情传递……这是‘集体创伤共鸣’。”
阿芜点头:“我把陈默的遗憾,和我自己失去的记忆融合了。现在,每一碗粥里,都不只是食物,而是所有未能被拯救的生命的回响。”
“你会更快被消耗。”林远舟沉声道,“这种强度的共情输出,普通人撑不过七天。”
“我不需要七天。”阿芜微笑,“我只需要每一天,都能点亮一盏灯。”
当天下午,第五位心灶使觉醒。
地点:北极圈地下城。
一名患有严重社交障碍的营养师,在收到阿芜寄去的“记忆粥包”后,突然失控痛哭。当晚,她家实验室的培养锅自动升温,液体中浮现出完整的烹饪基因序列,锅壁浮现两个字:
**Y-15**
紧接着,第六位、第七位接连出现。
Y-16,是一名战地AI,在修复伤员胃部组织时,首次主动添加“模拟饱腹感程序”;
Y-17,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孙女喂她喝粥时,忽然清晰地说出一句祖传菜谱,随后家中百年铁锅无火自燃;
Y-18,竟是一个从未开口说话的自闭症儿童,他在纸上画下一幅“妈妈做的饭”,图画接触地面的瞬间,泥土中长出一株会发光的稻穗。
灰域进度条再次跃动:
**0。035%→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