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心切,冯英华比祁桓还要急着攻入京城。她提起精神,趁着病体同那些地方官夫人们打交道,极力筹粮、筹钱,豁出脸面来给祁桓争取。
只有大皇子跟二皇子倒是被恶心得不轻,祁桓这该死的狗东西,不知道在民间传播了多少谣言,将他们刻画成无恶不作、蛊。惑君上的败类。
尤其是二皇子,他之前名声就坏了,如今祁桓抹黑起来简直得心应手。
但祁桓叫人传出去的谣言,比之前传的那些还是要收敛些的,毕竟他脑子不如吴乾、刘晦灵光,也想不出那么多的损招,但是将二皇子终身钉在耻辱柱上是足够了。
二皇子实在忍不下这口气,进宫求见他父皇,想亲自带兵诛杀祁桓。
如今也别提祁桓是不是储君了,他都意图篡位谋反了,便是储君也是死罪无疑。祁桓要是不死,他跟老大早晚要丧命,甚至父皇都有可能被害。
“父皇,至于这次,你也就不必再顾念父子亲情了,祁桓不除,国将不国,还望父皇以江山社稷为重!”二皇子痛心疾首。
齐皇其实一早就狠下心,决定斩除这个大逆不道的畜生,只是等着旁人来情愿罢了。如今有老二这把利刃,也就省得他这个父亲亲自动手了。
齐皇不仅允了二皇子的请求,更是狠心派了二十万兵力,前去围剿那畜生。
齐皇虽然尚不知道祁桓究竟集结了多少百姓,但平民毕
竟是平民,手无刀刃,终究成不了什么气候。只等朝廷的大军压境,他们尝到了苦果,多半就能迷途知返了。
齐皇也舍不得对自己子民动手,杀多了,日后粮税还会收不上来,但没办法,这些人已经妄图动摇江山社稷了,若能杀一儆百,自然最好;若不能,那全杀了也不为过。
至于上回被牵连最后未曾定罪的,这回再次倒了霉,齐皇将他们扔进大牢里先审了再说。若证明确实与祁桓有交集,便即刻斩首。若是没有交集,那些人毕竟还是朝廷命官,杀多了也不好,暂且还关着,等到叛军认罪伏诛之后再放出来也不迟。
不过最让齐皇遗憾的是,东宫里那几个要紧的人已经提前被带出去了,那畜生的妻子跟宠妾早已随了他出京,留下来的这批人都是宫里赏赐的通房,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更审不出什么东西来。
齐皇一怒之下,将她们也都砍了。不论她们是谁赐到东宫的,只要跟那畜生府上的,齐皇宁可错杀一万,也不肯放过一人。
东宫彻底清洗,还留在京城打探消息的安歌等人都由衷庆幸。
还好他们得了陛下的命令,提前将人手撤出,否则他们精心布置的探子也要被折再里头了。
这次事情闹得这样的大,真不知最后鹿死谁手。
齐皇出兵后,燕国跟蜀国都开始蠢蠢欲动了。齐国那样富裕,谁不想从中分一杯羹?蜀国皇帝做梦都想吞并齐国。
不过他也知道自家人有几斤几两,完全吞并齐国无异于是天方夜谭。即便齐国内部打得再厉害,可国力在那里摆着,蜀国占不了太大的便宜。
但是……分几个州不过分吧?如今可不光他们眼馋,燕国貌似也挺有想法的,他们两国加在一块儿,分量应当是够了。
他们先作壁上观,收集一下两边的信息,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出手也不迟。或是支援,或是为敌,一切还得看两边给的利益够不够大。
为着齐国起内讧这事儿,蜀国朝中上上下下都亢奋起来,虽然目前他们什么便宜都没有占到,但就是莫名自信,笃定他们能捞一笔。
蜀皇还时常同宋陵这边书信往来,不止他上心,甚至还让儿子儿媳也多加联络,儿子据说跟宋陵关系还过得去,儿媳更是同燕国的皇后私交甚好,这会子正是用到人脉的时候。
蜀皇虽然知道不能指望燕国这种小国,但是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吸纳对方为己所用,只要燕国跟他们站在一道,胜算就会更大。
泰安郡主听到丈夫复述了一遍父皇的意思,极力忍着才没有翻白眼。
父皇这么想实在是看轻了对方,也高看了自个儿。两国若是形成同盟,到时候究竟听谁的还不好说。论国力,燕国是微弱,但是人家自上到下头脑清楚,稍微使点计策,就足够将他们耍得团团转。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泰安郡主只要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就够了。
她跟宋陵夫妻俩打了这么久的交道,知道他们愿意扶持自己,不管蜀国将来如何,她泰安郡主的地位都不会被动摇。
宋陵也没闲着,准确来说,整个岭南都没闲着。
余晋元几个恨不得天天住在军营里,没日没夜地盯着那些士兵的训练。
士兵们多少也猜到了些,他们倒是没有多少害怕的情绪,反而有些跃跃欲试。
这些士兵们很多都是从江南人,被别国欺压了这么久,心里总憋着一口气,如今可算是整个机会发泄了。
宋陵也没有再遮掩身份了,为了鼓舞士气,几次亲临演武场,还许诺会给他们配置好武器,不输齐国士兵的武器。
宋陵顺这番话的时候,杨文和都有点害怕。
这大话吹得可是有些太过了,他们燕国铁矿不多,如今齐国蜀国都在备战,根本不可能卖铁矿给他们,官府又不能凭空取物,哪里来的底气备齐武器?
可叫杨文和百思不得其解都是,陛下真就弄开了铁。
虽然成色不佳,单看外表还锈迹斑斑,但的确是铁,数量还十分可观。
杨文和目瞪口呆:“陛下,您这是从哪里弄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