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了三回都折腾不明白,真是蠢得要命。得亏它早就跟系统一拍两散,否则这会子面对粮铺的那笔坏账,还不知道该有多头疼。
因为它跟系统的恩恩怨怨不方便解释,诸怀也就不去过问宋陵是否瞒着自己了,这样不闹得太凶,应当问题不大。
而宋陵成功地忽悠走了诸怀之后,便更加肆无忌惮地运送废铁了。
为了能收到更多的铁,宋陵穿去后世之后一直没休息,每天都在忙个不停,短短数日间便瘦了好几斤。
但好在成效喜人。
军中仓库中积攒的刀枪弓箭以及各类兵器日渐丰盈,甚至还制成了盔甲,虽然数量并不算太多,目前也只能让最精良的队伍装备上,但就这么些盔甲却已经将送人看到了希望。
陛下果真没有骗他们,说是给他们准备武器,便真的准备了。听余将军说,这仅仅只是其中一部分,假以时日,军中会让每一个将士都装备上。
众人无不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宋陵看到了成果,越发努力了,白天跟打了鸡血似的忙活,到晚上还觉得不够,连着几天夜里写信给阿鱼分享岭南军中的变化。
若是可以,他真想带阿鱼亲自过来看看他们燕国的新兵!
收到信的江羡鱼却有些担心宋陵的状态,有士气是挺好,但是这么忙下去,身体哪里吃得消?要知道她就让宫里几个老人一道跟着过去了,好歹能在旁边劝一劝,别让他一忙起来太废寝忘食。
在宋陵跟众人的努力下,岭南军中正在迅速蜕变。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缺少良驹,岭南也有本土马,以耐湿热和山地负重而著称,若用于运输货物自然再合适不过了,但要说行军作战的话肯定是会差一些。
但是眼下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等到日后真的开战,不是还可以缴获战利品吗。
就在宋陵准备都时候,齐国混乱的战局竟然已经渐渐清晰明了了,齐国二皇子率领二十万兵力,竟然没打国祁桓临时组建的军队。
要知道依附于祁桓的多是些穷苦百姓,从来也没有上过战场,只凭一身勇武,竟然能将朝廷的正规军给击败。不是打的有来有往,而是碾压式的胜利。
二皇子从想过自己竟然会输得如此惨烈,他带了这么多的兵,总不至于都是废物吧?可老天爷就像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似的,每次他们一开战,自己这边总能遇到各式各样的意外。意外多了,难免军心涣散,最后便打成了这个样子。
二皇子一时间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该留下继续死扛,还是赶紧回去谢罪。
后来还是齐皇觉得丢人,赶紧急召二皇子回京,派了几个经验老道的将军前去镇压祁桓的叛军,并且又再次加派兵力。
但是士气这种东西,一旦丢了,就再也难找回来。
在祁桓的造势之下,似乎他入住京城才是众望所归,有心投诚的地方官员也越来越多。
让宋陵没想到的是,有位地方大员为了扶持宋陵,将自己的女儿送进祁桓的后宅,而祁桓也眼馋对方手上的兵力,甚至以正室的待遇迎对方入府。
这位新人,可是书中从未写过的角色,书里冯家自始至终斗没有败落过,相反还随着祁桓的崛起而如日中天。如今备宋陵这么一搅和,全乱套了。
宋陵也挺好奇,这位新“正室”打到来回旁冯英华作何反应,还有安宁这位女主,不知会怎么想。
才看完了齐国的热闹,蜀国太子竟然奉他父皇之名,亲自跑来岭南,同宋陵商议。
书信往来不便,更兼此事关系到蜀国的往后,有些话他们必须得面谈才能彻底放心。
出发之前,蜀国内部就已经统一了意见,此刻蜀国太子刚见到宋陵,便开门见山地问:“燕国是否愿意与蜀国一同扶持齐国太子?”
宋陵顿了一下,他对蜀国选择祁桓并不意外,毕竟祁桓能拿出粮食这件事,还是太显眼了。
宋陵反问:“蜀国想要怎么做?”
“自然是出兵援助了。”
宋陵摇了摇头,让他出兵帮祁桓,想都不要想。虽然蜀国不是他说了算,但是宋陵还是想劝一劝:“他们自家人打起来是他们的事,我们只要不出手帮衬朝廷,便已经是对祁桓最大的助力了,何必真的动用兵力?”
蜀国太子陷入深思。
宋陵轻描淡写道:“我们不站队便是最明确的站队,祁桓若是能明白,自然会老实地奉上好处。”
蜀国太子问道:“那若是他不明白呢?”
“那就佯装支援朝廷。”
蜀国太子若有所思,的确,比起亲自下场还是在旁边隔岸观火来得更安全,也不折损伤自家的兵力。
燕国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了,他们不排斥倒向祁桓,也愿意跟在他们背后行事,只是对方并不想真派兵支援。如此也好,先让他们试试不派兵是不是真的能捞几个州的境地。
蜀国太子急着回去复命,而他一走,宋陵便立马联系人。
他要悄悄支援齐国朝廷,最好能让对方撑个一年半载,如此既能给祁桓添堵,也能至少给他们争取半年的练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