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谁说这顶流癫!这顶流太棒了! > 第412章 大鹏一日流浪地球计划启动(第2页)

第412章 大鹏一日流浪地球计划启动(第2页)

池野盯着地图上那条横跨亚洲的逃亡路线,久久未语。良久,他抬起头:“那就别走程序。”

众人一惊。

“什么意思?”陈岚问。

“我们不等审批,也不上报。”池野声音平静却坚定,“从今天起,法尔扎娜就是‘声屿’的学生。她的档案归入‘沉默空间’特殊案例库,信息加密,权限仅限于我们五人。对外,她是云南本地收养的孤儿,由我担任临时监护人。”

“这会惹大麻烦。”李砚提醒。

“我知道。”池野笑了笑,“但十年前,林昭收留第一个PTSD孩子时,也没等谁批准。”

会议结束后的深夜,池野独自来到“梦的房子”。他看见法尔扎娜正坐在角落,借着月光修补那截断琴。她用细麻线缠绕断裂处,动作笨拙却专注。见他进来,她抬头看了他一眼,忽然轻声哼起一段旋律。

池野浑身一震。

那是《回声》里的阿拉伯语童谣,但这一次,歌词变了。

不再是“拉玛,拉玛”,而是“**阿米娜,阿米娜,你在天上听得见吗?**”

他听懂了。阿米娜是她妹妹的名字。

他没有打扰,只是悄悄录下了这段哼唱,带回实验室交给陈岚。第二天清晨,频谱分析结果显示:这段旋律的基频与周晚脑电波中的α波峰值完全吻合,误差小于0。3赫兹。

“她们的大脑在无意识中建立了连接。”陈岚望着数据,声音发颤,“就像朵朵和周晚那次一样。但这回……距离更远,创伤更深,可共鸣却更强。”

池野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忽然明白了什么。

“也许‘声屿’从来就不是一个物理空间。”他说,“它是一张网,由所有愿意倾听的人编织而成。只要有人还在唱歌,有人还在听,这张网就不会断。”

一周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派来代表,正式宣布将“声屿计划”列为全球示范项目,并授予“人类情感联结特别贡献奖”。颁奖词写道:

>“在这里,音乐不是艺术,而是语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回应;治愈不是遗忘,而是共存。”

典礼当天,法尔扎娜第一次穿上校服,站在礼堂中央,怀抱修复好的乌德琴。她没有说话,只是弹奏了一曲长达十分钟的即兴旋律。起初是低沉的哀鸣,如同风穿废墟;随后渐转明亮,似溪流破冰;最后,一声清越的泛音划破空气,全场寂静无声。

扎赫拉走上台,用手语翻译道:“她说:‘我的声音曾经被战争吞掉。但现在,我把它还给了世界。’”

掌声如雷。

三个月后,第十四位跨国学员抵达??一名来自南苏丹的聋哑少年,靠模仿鼓点震动学会“听”节奏;紧接着,一位巴西贫民窟的女孩寄来自己录制的街头吟唱,请求加入远程课程;再后来,冰岛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主动联系,希望引进“沉默空间”模式。

池野的行程排到了两年后。他飞遍六大洲,在难民营、地震废墟、戒毒中心建立起一个个微型“声屿站点”。每个站点都有一间不设监控的房间,一块写着“这里不说‘应该’,只说‘我想’”的木牌,以及一把等待被触摸的乐器。

然而,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次意外直播中。

某日,池野在非洲某营地指导孩子们制作泥土鼓时,手机不慎开启全球连线功能。短短半小时内,直播间涌入超过两千三百万人次观看。人们原本只是好奇这位神秘的“顶流癫王”究竟在做什么,却被画面中那一双双脏兮兮却闪着光的眼睛牢牢钉住。

镜头扫过一个六岁男孩,他用炭笔在鼓面画了个笑脸,然后拍打着说:“这是我爸爸。他死了,但我每天都能‘听’到他笑。”

弹幕瞬间炸裂。

#谁说这顶流癫!这顶流太棒了!#爆上热搜榜首,连续霸榜七十二小时。无数网友自发发起募捐,短短一周筹集善款逾四亿元。更有数百名艺术家、心理学家、工程师留言表示愿无偿加入项目。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池野没有欣喜,反而陷入深思。

他在日记中写道:

>“流量可以点燃火把,但唯有沉默才能孕育回声。我害怕他们只看见我的名字,却看不见这些孩子真正想说的话。”

于是,他做了一个惊人决定:将所有打赏收入转入“去身份化情感数据库”专项基金,并宣布今后所有公开活动均由学生主导。他自己,则退回幕后,只留下一句承诺:

>“我不再是主角。我只是第一个听众。”

春天再次来临之际,“感知塔”完成了第三次升级。新增的量子共振模块使声音传输突破地理限制,实现了跨时区的情绪同步。某夜,当云南的孩子们进入REM睡眠阶段,远在格陵兰岛参与项目的因纽特少年突然醒来,拿起骨笛吹奏了一段古老渔歌。十分钟后,昆明校园内的感应装置自动生成了对应的钢琴伴奏,仿佛两地之人正隔空合奏。

陈岚看着实时数据流,轻声说:“我们现在拥有的,不是技术,是信任。”

池野站在塔顶,仰望星空。他知道,这个世界依然充满枪声、哭喊、封锁与遗忘。但他也知道,每当有一个孩子鼓起勇气说出“我想”,就会有另一颗心为之震动;每当一段旋律穿越荒原,总会有人伸出手,说一句:“我听见了。”

远处,操场上传来嬉笑声。新的一群孩子正在排练“大地协奏曲”。这次的主题是“重生”。

池野走下塔楼,融入人群。一个小男孩递给他一根竹管,认真地说:“池老师,你是我们的风。”

他接过竹管,轻轻吹响。

那一刻,山谷回荡的不再是孤单的音符,而是一场绵延不绝的、属于无数沉默者的合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