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 第616章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第1页)

第616章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第1页)

对于孔晟送上门的假期,景恬自然不会拒绝。

至于今天的戏……孔晟宣布放假半天,领导视察工作,他当然得做些应对措施。

于是,景恬又多了半天的假期。

其他演员一阵欢呼,谢谢景恬姐,谢谢老板。。。

林浩然放下手机,窗外的天色正由深蓝转为灰白。他揉了揉酸胀的眼角,办公室里还残留着昨夜咖啡的余味。墙上那幅地图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每一枚图钉都像是一颗未熄灭的星火,串联起一段段被尘封的声音。他的目光久久停在酒泉那枚金色图钉上,仿佛能听见风穿过墓园铁栏的呜咽,听见王建军颤抖的嗓音,听见小艾力在共鸣舱里轻声呼唤爷爷。

他站起身,走到书柜前,抽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那是他父亲留下的工程日志,扉页上写着:“修路的人,不为自己走,只为后来人不再迷途。”林浩然的手指轻轻抚过那行字,忽然觉得胸口一阵发闷。他知道,这场“声音革命”早已不只是技术项目,而是一场迟到数十年的赎罪。

他打开电脑,调出“无名者计划”的初步方案。屏幕上跳动着一组数据:全国现存铁路老兵档案仅存67%完整;三千余名边防通信兵姓名缺失;五十余座废弃矿井未立碑记名……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王大柱一样的男人,在雪线之上、隧道深处、戈壁腹地,用命铺出了新中国的脉络,却连一块刻有名字的石头都没有。

他拨通了助理电话:“联系国家档案馆、退役军人事务部,我要召开一次跨部门协调会。另外,把‘心声版’录音笔量产计划提前三个月,优先配发至西部十省养老机构和乡村学校。”

挂断电话后,他忽然想起什么,点开邮箱,翻出一封半年前收到的匿名信。信纸扫描件已经模糊,但内容仍触目惊心:

>“林总:

>

>我爸是兰新线第三施工队的爆破手,1972年因哑炮处理不当牺牲。当时上报说是‘意外滑坡’,可我知道真相。那天一共六个工友进洞,出来五个。队长下令封口,说‘死了就死了,别影响进度’。他们把我爸埋在K387+200处的山体夹层里,没立碑,没通报,连抚恤金都没发。

>

>我妈抱着我沿铁路找了三年,问遍所有站点,没人承认我爸存在过。直到去年我在《沉默的钢轨》里看到那个镜头??雪地里一双解放鞋孤零零地插在土堆上,旁边放着半包‘飞马’烟。那是我爸的习惯……我当场跪下了。

>

>求您,帮我找到他。哪怕只是一捧土,我也想带回家。”

>

>??一个不敢署名的儿子

林浩然盯着这封信看了许久,手指微微发抖。他将邮件转发给项目组,标注红色紧急:“立即成立K387专项调查组,联合地质勘探与遥感团队,对兰新线该路段进行声波探测与历史影像比对。”

刚发完,手机又响了。是玉树卓玛老师打来的视频请求。

“林总,加措的妈妈昨晚听了录音,哭了整整一夜。”画面里的卓玛眼圈发红,“她说她一直以为丈夫嫌弃这个家,抛下她们母子跑了。现在才知道,他是倒在工地上,连句话都没来得及留下。今天早上,她带着全家去了草原上的祭台,烧了纸钱,念了经文,还把二维码贴在了佛龛旁。”

林浩然点点头,喉咙有些发紧:“请告诉她,我们正在开发一种新型共鸣装置,可以将声音转化为低频振动,直接传入地下三米。未来,或许能让那些长眠地下的灵魂,真正‘听’到亲人的告白。”

视频结束后,他起身走向阳台。北京城渐渐苏醒,车流开始涌动,但他的心却沉在西北的荒原上。他知道,每一段被唤醒的声音,都会撕开一道旧伤疤,但也正是这些疤痕,构成了民族真正的肌理。

---

与此同时,酒泉墓园迎来了第一批访客。

一辆绿色军牌越野车缓缓驶入园区,车身上沾满黄沙,显然刚从戈壁穿行而来。车门打开,走下一位身穿旧式铁路工装的老妇人,头发花白,背微驼,手里紧紧攥着一个褪色的帆布包。

张德海一眼认出了她:“李秀兰?”

女人怔住,浑浊的眼睛猛地睁大:“你……你怎么知道我名字?”

“你丈夫王大柱的信,是你儿子交给我的。”张德海迎上前,声音温和,“他是我工友,也是条硬汉。临终前还在惦记你和孩子。”

李秀兰浑身一颤,眼泪瞬间涌出。她踉跄几步走到铭牌前,双膝一软就要跪下,张德海赶紧扶住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