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晋庭汉裔 > 第二十五章 渭水大战之二(第1页)

第二十五章 渭水大战之二(第1页)

与上一次攻垒相比,此次西军的攻势极为有条理。

第一波冲营的乃是轻骑,他们如利剑般脱离大队,以最快的速度接近到营垒的栅栏前,然后立刻下马,用长斧集中数点进行突破。这是汲取了上次的教训,用步兵太慢,。。。

卢景话音落下,晚风拂过河面,陶碗中的水微微晃动,映着天边残阳如血。孩子们沉默良久,终于有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问:“先生,那我们也能当官吗?女子……也能为百姓做事?”

卢景笑了,眼角皱纹舒展如春水涟漪。“怎么不能?苏婉儿不是做了度支参军?崔衡的女儿如今在江南主持漕运账目,连老吏都服她算得准。你们当中,谁念书最勤,将来就去考算科;谁心细如发,可学律法;谁肯吃苦走远路,便去当巡按御史,替我看清这万里江山。”

孩子眼中亮光闪动,像夜空初现的星子。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马蹄声,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节奏感。来者非朝廷驿使,而是一名身披麻布斗篷的少年,骑着一匹瘦马,背上斜插竹筒,内藏文书数卷。他下马跪拜,声音清朗:“归义城拓跋氏弟子阿柴,奉老师之命,送年终课业至渭水,请先生批阅。”

卢景点点头,接过竹筒取出纸卷。那是用粗羊毛纸抄写的《论语》札记,字迹虽稚嫩,却一笔一画极认真。其中有段写道:“昨日读‘有教无类’,不解其意。师言:汉人可学胡语,胡人亦可诵诗书。我族先祖逐水草而居,今我坐学堂中识字,乃因有人愿教,我肯学。故知‘类’非血统,而在心向何方。”

卢景看得眼眶微热,提笔在旁批道:“此句甚佳,足见真悟。”又另取一页,亲书《礼运大同篇》全文相赠,并附言:“汝等所织毛毯,已覆我床头三月。暖在身,更暖在心。望诸生持此信念,传于草原,播于沙洲,使四海皆闻仁义之声。”

阿柴含泪叩首而去。

数日后,长安传来消息:太子依卢景旧议,在归义城设“西塾”,专收胡汉混居子弟入学,课程以《孝经》《千字文》为基础,兼授算术、农耕与水利常识。第一批学生三百人,其中半数为鲜卑、羌、氐之后。更有吐谷浑贵族遣子潜行千里而来,自称“慕化求学”,愿留长安为质子,只求入太学旁听。

卢景闻讯,只是轻叹:“他们终于明白了??刀可以夺城,却换不来长久安宁;唯有书声,才能让敌人的子孙,也变成自己的亲人。”

然而,太平之下,仍有暗涌。

某夜,卢安再度深夜叩门,神色凝重:“番禺急报!那批南海异国商船中,有一艘悄然离港,未走既定航线,而是沿海岸线东行,形迹可疑。市舶司派快艇追踪,发现其曾在泉州外岛停靠,与当地渔户交换铁器、粮食,且绘制海图。更惊人者,船上黑肤之人竟操一口破碎汉语,提及‘火药配方’四字。”

卢景霍然起身,踱步庭中。月光洒在他斑白鬓角,如同霜雪覆刃。

“这不是商人。”他低声道,“是探子。而且……他们的母国,已经知道我们的弱点。”

杜允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册新编《南海风物志》,乃译语馆数月心血所成。其中记载:“大秦以西有国曰‘阿拉伯’,善造玻璃、香油,通天文历算,军队精于骑射与攻城器械。其人信一神,称‘安拉’,经书名为《古兰》。近年屡次遣使东来,欲通商于唐(注:彼自称‘大唐’,实为后世误记)。”

“唐?”卢景冷笑,“他们口中的‘唐’,或许正是我们将来的国号。这些人,是踩着时间的影子走来的。”

他立即修书一封,命卢安星夜送往长安:“令市舶司严查所有入境船只,凡携带硝石、硫磺者,一律扣押;另选精通水性的士卒百人,伪装渔民,潜伏沿海要道,监视异常航迹。同时,召军工监秘密研制‘水雷’??以陶罐装火油与铁片,沉于浅滩,系绳触发,遇火即爆。不必杀敌,只为震慑。”

又加一句:“告诉太子,不要怕接触,但更要懂防备。开放不是软弱,戒备也不等于封闭。真正的强大,是既能拥抱世界,又能守住自己。”

半月后,南方再传战报:一艘疑似间谍船在闽江口触礁沉没,十余名黑肤男子被俘。审讯得知,他们确属阿拉伯帝国一支远征商团,背后有哈里发支持,目的不仅是贸易,更是搜集东方各国军政情报,尤其关注“中原王朝是否掌握火器技术”。

太子本欲斩首示众,却被苏婉儿劝止。她在朝会上直言:“杀之易,服之难。若杀异国人,恐寒天下商旅之心;不如宽待,令其亲眼见我中华礼仪之盛,再放归本国,使其口述所见,胜过千封国书。”

太子沉吟良久,采纳其议。于是设宴款待俘虏,展示长安街市繁华、学校讲学盛况、农田灌溉工程,甚至允许他们参观军器监外院(内院仍严禁入内)。临行前,每人赐丝绸两匹、瓷器一套、《论语》译本一册。

那人首领临别跪地泣道:“吾行遍七海,未见如此大国,不恃强凌弱,反以德化人。愿归国后,劝君主遣使修好,永不通兵。”

消息传回渭水,卢景久久伫立河边,望着流水潺潺,喃喃道:“人心皆向光明,哪怕生于万里之外。”

可就在这片刻宁静之中,另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

初春时节,河北巡按御史上奏:幽州刺史李崇之女李昭,私自组建“女子骑射营”,招募流民女子三百人,教授弓马、兵法,宣称“巾帼不让须眉,当为国戍边”。此事震动朝野,保守派大臣纷纷上书弹劾,称“妇人干政,乱纲常也”,要求严惩李崇教女无方。

太子犹豫不决,再次派人请卢景定策。

卢景听罢,反而大笑:“好!好一个李昭!这才是我心中新政该有的样子!”

他当即写下回信:“昔木兰从军,代父执戈,岂非千古美谈?今日女子习武,非为夺权,实为自强。若天下女子皆能持弓守家门,则贼寇不敢窥边;若仕女皆通律法算赋,则豪强难欺乡里。何罪之有?”

又亲笔致信李昭:“汝志可嘉,然需谨记:武力不在压人,而在护人。可将骑射营改为‘保乡团’,专司缉盗、救火、护粮道,由州府备案,受监察御史定期巡查。若有违律,依法惩处,不分男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