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红立即联系大理试点学校的志愿者,得到回复:该校上周刚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增设“集体荣誉感强化周”,并推荐使用新型智能手环,可实时监测学生心率、语音语调变化,自动识别“潜在对抗情绪”。
“他们在复制‘共感矩阵’。”李小雨咬牙,“只是这次,对象是孩子,工具是爱与关怀。”
当天中午,“纠察者联盟”召开紧急响应会议。赵卫红提出三项行动预案:
第一,启动“种子反制程序”??将“自主意识启蒙课程包”升级为互动式AI教学模块,植入隐蔽的认知防御训练,教会孩子识别话术陷阱、情感绑架和逻辑谬误;
第二,联合国际神经伦理协会发布公开信,呼吁全球教育组织警惕“非侵入式思想塑造技术”的滥用,并推动立法禁止在学校部署任何未经家长知情同意的脑波监测设备;
第三,秘密派遣技术人员潜入“特殊成长关怀班”试点单位,收集一手数据,寻找突破口。
会议尚未结束,一则突发新闻打断进程:新疆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因在作文中写道“我觉得爱国不该是强迫的”,被校方认定“存在价值观偏差”,送至心理干预中心接受为期两周的“情绪矫正”。
苏文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却被拒之门外。她在朋友圈发布一张照片:教室窗外贴着标语??“做听话的好苗子,长大才能成栋梁”。
评论区瞬间炸开锅。有人支持学校做法,称“孩子需要正确引导”;也有人愤怒质问:“什么时候‘独立思考’成了疾病?”
舆情迅速发酵。“童伞计划”官网流量暴增三百倍,大量家长留言询问如何在家自行开展启蒙教育。与此同时,数十个模仿账号在网络上出现,打着“童伞”旗号散布虚假教材,内容竟是教孩子“如何快速识别身边的危险思想分子”。
赵卫红意识到,敌人已经开始反扑。这一次,他们不再隐藏,而是试图**劫持“觉醒”的名义,将其扭曲为新一轮规训的工具**。
深夜,他独自来到地下室档案室。这里存放着“归零行动”以来的所有物证:破碎的脑机接口残片、泛黄的日志本、受害者的遗书复印件。他在角落翻出一个铁盒,里面是一卷老式磁带,标签上写着:“周维国绝笔录音”。
按下播放键,沙哑的声音缓缓流出:
>“我曾以为,只要造出‘伞’,就能打破牢笼。可后来我发现,真正的锁链不在实验室里,而在每个人心里。我们害怕孤独,所以选择合群;我们恐惧惩罚,所以学会赞美枷锁。当我看着自己的儿子第一次对我说‘爸爸,老师说这样才对’时,我知道……我已经输了。”
>
>“如果还有人愿意继续撑伞,请告诉他:别指望救所有人。哪怕只能唤醒一个孩子,让他在未来某个时刻,面对命令时多犹豫一秒??那就是光。”
赵卫红怔住良久,眼眶发热。他忽然明白,为何父亲临终前要说“撑伞归来不说悔”。因为真正的战斗,从来不是赢得胜利,而是**在绝望中坚持播种,哪怕不知谁会收获**。
第二天,他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将全部核心证据打包,包含三段录音、白皮书、腾冲女子的记忆碎片、苏文澜采集的儿童脑波数据,以及周维国的遗言,统一编码为一份名为《人类自主性存续报告》的公开文档,通过区块链永久存证,并设置全球自动分发节点。
发布前,他在文档首页写下一段引言:
>“这不是控诉,也不是号召。它只是一个提醒:
>当你说‘这很正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正常’是谁定义的?
>当你觉得‘大家都这样’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这种‘一致’是如何达成的?
>自由不是天赋,而是习得的能力。
>而它的第一步,永远是??觉察不对劲。”
点击发送那一刻,系统提示:“预计覆盖终端数:超过两亿七千万。”
随后,防火墙警报拉响。国家级网络监管系统启动紧急拦截程序,宣称该文件“含有危害社会稳定的内容”,强制下架所有转发链接。社交媒体全面封禁关键词,“童伞”“自主意识”“批判阈值”等词陆续被列入过滤名单。
但晚了。
早在发布前二十四小时,联盟已在三十个国家的秘密据点预埋了离线传输通道。U盘、SD卡、甚至印刷成册的纸质版,正通过留学生、记者、外交人员、跨境货车司机的手,悄然流向各地校园与社区。
一周后,泰国清迈一所国际学校的学生自发组织讨论会,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说不”;德国柏林某中学教师将《报告》部分内容改编为戏剧,在毕业典礼上演;巴西贫民窟里的公益教师用投影仪在墙上播放译制版课程视频,孩子们围着屏幕大声朗读:“我的感觉,我说了算。”
而在国内,变化更为隐秘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