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结束当晚,《我的真名》栏目迎来第一百期特别节目。
没有主持人,没有剪辑,只有一个持续十二小时的直播窗口。画面中,是一座环形石屋,位于北极圈内的永久冻土带。屋中央放着一面镜子,任何人只要走进来,站在镜前,说出自己的名字和故事,就会被记录并传入“心弦”网络。
第一个走进去的是个十二岁的孩子,穿着不合身的制服,声音怯懦:“我叫小禾。我在学校一直假装顺性别男生,因为老师说这样更容易拿到奖学金。但我其实是女生……我一直都想留长发……”
说完,她摘下帽子,露出短短的卷发,对着镜子笑了笑。那一刻,全球超过两千万人同时播放了一段定制旋律??那是根据她说话时的心跳节奏生成的音符。
第二个进来的是位老人,拄着拐杖:“我叫李维清。四十年前,我烧掉了自己写的同性恋小说手稿,怕连累家人。今天,我想把它重新讲一遍。”
第三个是个机器人维修工,脸上带着金属烧伤疤痕:“我叫凯。我生下来就是双性人,医院强行给我做了手术。我一直恨自己的身体。但现在,我想试试看能不能爱上它。”
一个个身影走入镜中,又缓缓退出。有的哭泣,有的大笑,有的沉默良久才开口。而每当一人说完,海底蕴藏的“心弦”便会轻轻震颤,将他们的声音编织进永恒的旋律长河。
最后一夜,沈砚独自走进石屋。
她站在镜前,望着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这张脸曾被修饰成“完美男团成员”的模样,也曾因暴露女性身份而遭万人唾骂。而现在,它只是**她自己**的脸。
“我叫沈砚。”她说,声音平稳而坚定,“我曾经以为,伪装是最安全的生存方式。可后来我发现,真正的安全,是有人愿意在我卸下面具后,依然握住我的手。”
她顿了顿,眼角泛起泪光。
“我喜欢唱歌,喜欢穿裙子,喜欢林昼有。我不是英雄,也不是符号。我只是一个想活得真实一点的女孩。”
话音落下,整座北极石屋突然亮起幽蓝光芒。远在八千米深海的“心弦”树剧烈摇曳,释放出一道贯穿地球的声波脉冲。刹那间,全球所有共感基站同步响起一首前所未有的合唱曲??
它没有指挥,没有乐谱,甚至没有预设结构。它是三百万人在同一时刻哼唱出的片段拼接而成,涵盖数十种语言、数百种方言,甚至包括手语的节奏振动与盲文敲击频率。
科学家称之为“人类意识谐振现象”。
艺术家称它为“大地的心跳”。
而孩子们管它叫:“爸爸妈妈终于敢说真话了。”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少年翻开历史课本,看到“静默协议”、“牧羊人”与“身份解锁计划”这些名词时,老师不会告诉他们战争是如何胜利的。
只会放一段音频。
里面先是长久的寂静,然后是一个沙哑的少年嗓音,轻轻哼起一句歌:
>“光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接着,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进来,从微弱到磅礴,从孤单到浩瀚。
最后,整个教室的孩子都不自觉地跟着唱了起来。
因为他们生来就知道这首歌。
就像他们生来就知道:
**我可以不说谎。**
**我可以不一样。**
**我可以,成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