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全体乘员被召集至中央大厅。李基站在高台上,身后投影着那枚青铜酒樽的全息影像。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幸存者。”他说,“其实我们是种子。三千年前,第一批移民带走的不只是技术,还有人类文明的‘源代码’??语言、音乐、信仰、习俗。它们被编码进基因,埋藏在神话与童谣之中,等待某一时刻被重新激活。”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每一张脸。
“而现在,那个时刻到了。HD-1162b不是目的地,是考场。我们要面对的,不是外星生命,而是祖先设立的‘文明资格测试’。只有证明我们还记得‘什么是人’,才能获得进入下一纪元的许可。”
人群中响起低语。有人激动,有人恐惧,也有人冷笑。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科技突破,而是文化复原?”一名年轻工程师质疑道,“难道靠背《论语》就能通过测试?”
“不是背诵。”李基摇头,“是理解。当你看到长城不再只想到防御工事,而是‘龙脉接引阵’的一部分;当你听见二胡声不再觉得悲伤,而是感知到‘地气共鸣’的律动;当你吃一碗米饭时,能想起‘粒粒皆辛苦’背后的生态循环智慧??那一刻,你就通关了。”
会议结束后,传火号进入静默航行模式。所有娱乐系统关闭,取而代之的是全天候播放的古代典籍朗读、传统乐器演奏、农耕技艺教学视频。甚至连饮食都被重新设计:每日三餐必须包含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严格按照《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搭配。
奇怪的是,随着这些“复古”生活的推进,船员们的身心状态反而显著提升。失眠率下降90%,焦虑症状消失,甚至有几位长期不孕的女性宣布怀孕。更不可思议的是,新生儿出生时,掌心都有一个淡淡的螺旋印记,与赤红鱼体表纹路完全一致。
第四十一天,飞船接近环状构造体。它悬浮在虚空中,宛如一朵金属莲花,九片花瓣各自镌刻着一件信物的图案。当传火号驶入主轨道时,一道光束自核心射出,直击舰桥。
李基本能地举起五铢钱。
光束瞬间分裂,化作无数细丝缠绕其上。紧接着,一段全息影像展开:
依旧是那艘楼船,但这次视角不同。镜头穿过甲板,进入底舱。那里堆满了陶罐、竹简、种子、织机、药碾……甚至还有一整套青铜编钟。
老者巴尼小师站在中央,手持酒樽,面向一群孩子。
>“孩子们,记住:真正的知识不在天上,也不在外星,而在土地里,在人心中。如果有一天你们忘记了回家的路,就去找一首歌,找一块玉,找一口井。只要这些东西还在,火就不会灭。”
画面切换至现代:某座城市拆迁工地,工人从地下挖出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箱,打开后发现里面是一整套宋代活字印刷模具;非洲草原上,牧童用树枝在地上画出八卦图形,引来雷雨;南极科考站,冰层深处检测到持续不断的低频振动,波形竟与《广陵散》琴谱吻合……
最后,影像定格在传火号的舰徽上,缓缓浮现一行字:
>**“第十三代传火者,欢迎归来。”**
“十三?”猫小花惊呼,“可我们明明是第一艘离开地球的方舟!”
“不。”泰迪苦笑,“也许之前已经有十二次尝试。只不过失败了,或者……被‘清洗’了。”
李基没有说话。他望着那行字,心中涌起一阵悲凉与庄严交织的情绪。原来人类从未真正断绝过联系,只是每次轮回都被刻意抹去记忆,只为筛选出那些依然保有“人性本真”的个体。
第七天,环状构造体开启。
一道虹桥自中心延伸而出,连接传火号。船体自动对接,九件信物逐一脱离祭坛,飞向各自的花瓣位置。当青铜酒樽嵌入最后一槽时,整座构造体爆发出耀眼金光。
一个声音响彻宇宙:
>“何以为人?”
李基走上前,答道:“能哭,会笑,懂敬畏,知进退。吃饭时感恩天地,走路时不忘来路。看见花开会停下脚步,听见歌声愿驻足倾听。这就是人。”
光焰收敛。
虹桥尽头,出现一片崭新的星域。九颗行星围绕一颗淡金色恒星运转,大气成分、重力参数、生态条件均与地球极为相似。最内侧的行星表面,赫然矗立着一座与归墟岛一模一样的建筑群,甚至连门前那棵歪脖子槐树都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