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京城已无家人,更无所念之人,等到徐文州的事情结束,他们就会回到关川镇成婚,届时江南的关川镇才会是她今后的家。
如若不出意料,此次应当是她最后一次回京城。
而她与徐文州此行之所以带着岁欢,其一是怕徐文蓉忙着面馆生意,照看不过来岁欢,其二便是想借着此次最后的机会,带她看看京中的热闹繁华。
衔霜牵着岁欢的手慢慢走出宜抚巷时,徐文州正坐在巷口的一家包子铺里等她们,微笑着同她们招手示意。
她和岁欢走过去时,铺子里的几笼包子将将蒸好,散发着刚出炉的热气和香气。
她怕包子烫着岁欢,将其分成两半散热后,放进了她的小碗里,嘱咐她小口小口吃,当心烫着。
包子铺的老板一眼就看出徐文州是名读书人,猜测其是携妻女上京赶考,便主动搭话,和他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
衔霜听着他们从京中的风土人情,谈论到了此次的会试春闱,最后的最后,她听着他们不知怎地,竟提起了霍则衍。
“我虽非京中人士,但也知晓当今陛下勤政爱民,从不为女色所耽。”提及当今这位圣上,徐文州不由得同老板感慨道,“有此明君,实乃我朝之幸啊。”
“陛下爱民如子不假,自四年前陛下称帝以来,始终推行仁政,体恤民情,更是下令颁布了减少百姓赋税这一政策,我等如今安居乐业,全都仰仗陛下之功啊。”
老板点头应和着,却忽然话锋一转:“但关于‘不耽女色’,公子你从外城来京,只怕是有所不知啊。”
“此话怎讲?”徐文州闻言,有些好奇地放下了筷子,问老板道。
“京中传闻,陛下身边曾有名哑女,那哑女虽出身寒微,却肯为陛下出生入死,与陛下更是情投意合,只可惜红颜薄命,那哑女早早地便离开了人世。自她走后,陛下便宵衣旰食,没日没夜地扑在了政务上。”
老板说着叹了口气,对徐文州道:“听闻陛下如今虚设后宫,空置后位,便是为了她一人。”
听着他们的话语,衔霜心绪不禁有些恍惚。
在关川镇待了三年多,看着江南如诗如画的山光水色,有着岁欢和徐家兄妹作陪,她以为,自己早就将从前的那些往事逐渐淡忘了。
但直至今日,再度听到有关于霍则衍的事情时,她才发觉,旧日的那些伤口即便已经结了痂,不会再疼了,伤痕却仍是永远地刻印在了她的身上,挥之不去。
如果可以,她希望自己这一辈子,都不要再听到有关于他的任何事情,不要再回忆起那段于她而言极为讽刺的过往。
情投意合?为她一人虚设后宫?
她自是不会相信馄饨铺老板适才说的那些话。
若是她能开口说话,她还要明明白白地告诉这老板,这些所谓的民间传闻都是假的,就如同当初宫中盛传,霍则衍将立方馥为后一般。
若是霍则衍知晓坊间竟编排他对一个低贱的哑奴痴情,恐怕除了气得大发雷霆外,还会觉得颜面大大有损。
毕竟她可不是什么他的心上人,只不过是一个闲时消遣的玩物,忙时添乱的累赘罢了。
衔霜忆起过往,再听着京中所谓的那些传闻,心中不免觉得有几分好笑。
“娘亲。”正想着,岁欢忽然伸出小小的手指,轻轻地戳了一下她,“你怎么了?”
望着眨巴着眼睛看着自己的女儿,衔霜摇了摇头,捏了一下她肉嘟嘟的脸颊,告诉她没什么。
没什么。
衔霜想,等她离开京城,回到江南,就不会再听到这些坊间传闻,也不会再想起任何关于那个人的事情了。
只是那时她还不知道,霍则衍已经知晓了有关她的消息。
皇宫,明和殿。
听着手下侍从的禀告,霍则衍转着玉扳指的手猛然顿住,蓦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你是说,她如今人就在京城?”
“属下,属下也不敢确认,但属下今日在宜抚巷附近见到的那名女子,模样身形的确与衔霜姑娘极为相似,只是……”
“只是什么?”见那侍从噤了声,霍则衍寒声道,“说话!”
“只是那女子和一名男子同行。”侍从踌躇须臾,还是小心翼翼地告诉了他,“还有,还有一名两三岁的女童……”
上头静了下来,侍从战战兢兢地等了许久,才听见霍则衍再度出声:“继续派人盯着。”
“是……”侍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地走出了明和殿。
侍从走后,霍则衍仍站在龙椅前,面色阴晴不定。
整整三年十个月,迄今为止,他已经找了她整整三年十个月。
所有的人都说她已经死了,死在了那湍急冰冷的江水里,可他一直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