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偏西,王老伯也不强撵他们,笑说:“好,好,等你们回来,老头子请你们吃新米。”
老人帽檐下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缝儿,心中同时想,不知孩子们还去不去京城,要是去的话,他还可以请他们给小贺大人也带上一袋。嗯,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再问问。
老少话完,再度埋头收成。
夕阳红红火火地走了,朝阳红红火火地来。
贺长期三人收拾好包袱,一大早便乘船下江南,走最快的路线赶到淮州。
然而淮州府衙守卫严格,他们没有官府文书,又因贺今行告诫要尽量隐秘行事,不便自曝身份,一去就吃了闭门羹。
杨语咸回到客栈,把结果告知另两人。
大家围坐着想办法,牧野镰说:“什么人啊这么大排场,见一面这么难?他住哪儿,我兄弟俩晚上直接去把他绑来。”
贺长期白他一眼,“都说了这个莫弃争为人刚正,你去绑他肯定会激怒他,要是他把我们当作贼子、不信我们说的话,又该怎么办?”
杨语咸想到一个人,问他:“你和江与疏也是同窗吧?”
找到江与疏要容易许多,直接去太平荡就是。
断崖将奔流的江水分出上下,贴崖壁而起的堤坝已可看出主体的模样,上面挂着许多正在敲敲打打的工匠,层叠起伏的声音就像无词的号子。
一名肤色微黑身材劲瘦的青年乘吊篮从半山腰下来,见到杨语咸脱口而出从前的称呼:“杨大人?”
杨语咸微怔,回忆起当年去小西山的情形。那时是知州与学生,如今学生们都长大成材了。
贺长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许久不见,对方变化很大。他又环视一遍整个太平荡,然后把目光集中到对方脸上,“你一直待在这里?”
语气里潜藏着惊奇与佩服。
“十五年夏至后过来,将将三年,不算久。”江与疏平和地回答,眸子很亮,抿着唇的模样却有些腼腆。
但是他没有停顿冷场,很自然地接着说:“今行也给我写信了。你们要是想见莫弃争莫大人,我明日就要去淮州府,你们跟我一起就是。”
第324章六十七
翌日,淮州府衙。
江与疏先去见知州,杨语咸站在过厅等候召见。
前后都有衙役值守,不时打量他。他名义上是江主事带来的工匠,因此一直低着头做出局促不安的模样。
一炷香过后,江与疏约摸是说完了大坝上的事,出来叫他,将他带进直房。
房中只有一名面容清癯的官员坐在书桌后,杨语咸不需提点,便上前行礼:“草民杨语咸,见过莫府台。”
莫弃争仔细打量他一刻,问:“稷州的重明湖案,本官也听说过,跟你可有干系?”
“草民是当初的犯官之一,被判流放至秦甘。多亏小贺大人相携,才能将功抵罪,重归自由。”杨语咸直言道。
他没有回避那些经历,平铺直叙犹如在说旁人。
莫弃争因此高看杨语咸一眼,“免礼吧。江主事跟我说了,是贺今行让你来的。他让你来做说客,恐怕是为了本官弹劾许轻名的事吧?”
江与疏没有提前过问事由,此刻听得莫名心惊,怕隔墙有耳,便走到门边注意门外的动静。
“是。”杨语咸点头,在莫弃争眉头刚刚皱起时,立刻接着说:“但小贺大人只想向莫大人确认一件事,您是否将劾本送去了通政司?
后者还没有收到宫中回音,听此一问,眉心的褶皱更深,“参劾官员自然要送御史台,我怎么可能送去通政司?”
“事实上,不止御史台收到了您的劾本,通政司也收到了。”杨语咸拿出一封信,“这是小贺大人亲笔,具体情况,大人一看便知。”
莫弃争意识到果然出了问题,一言不发地接过信拆开,却没急着看,而是起身从背后书架上找出几卷当年清田的旧稿。
两相比对,笔迹一致,行文熟悉,确是故人来。
杨语咸见他确认过真伪,就继续道:“小贺大人知道您与许大人不和,但也知道这种不和源于政见分歧,而非您存心偏见。他不便单方面地说和,所以不会干涉您的弹劾之举。只是江南试点改制伊始,难免动荡,事端频发……”
那封信里也是这个意思,对弹劾只略提一二,反而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释新制内容,以及朝廷在此时革新的目的。
“若您也认可改制有利于民生,还望您坐镇淮州尽力护持,让它能顺利推行下去。”杨语咸缓了缓嗓子,展臂叠掌,“鄙人在来的路上对淮州民情有所体会,看得出莫大人确以百姓福祉为己任,也相信您看得清改制之利害,绝不会拒绝这个请求。故在下冒昧一句,淮州改制,就拜托您了。”
说罢,长揖不起。
莫弃争道:“贺今行是个聪明人,知道怎么才能说服我。但你不必给本官戴高帽子,本官不吃这一套。”
“在下绝无虚言。”杨语咸直起身,看着对方说:“小贺大人的心愿就是在下的心愿,为己身己愿能够达成,自然要用真心。”